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3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结直肠癌
文章数:1083篇
肿瘤细菌
国内团队:CRC患者的全身性炎症与肿瘤细菌有关
在结直肠癌(CRC)中,全身性炎症和肿瘤相关细菌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Cell Death and Disease发表的来自华中科技大学Tian Shan+ 蔡开琳团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1)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经历过手术治疗的CRC患者生存结果的预后影响,(2)SIRI水平与CRC中肿瘤相关细菌之间的潜在联系。结果发现,高水平的基线SIRI是一个强有力的生物标志物,可以预测更差的生存结果。此外,低SIRI组和高SIRI组之间肿瘤相关细菌组成的显著差异表明,低SIRI组的微生物群的多样性明显比高SIRI组丰富。
肿瘤细菌
全身炎症水平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于君团队:靶向YTHDF1增强大肠癌中的抗肿瘤免疫并增强抗PD-1疗效
破解结直肠癌(CRC)的免疫逃逸机制、提高免疫治疗的应答效果对CRC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生物中含量最丰富的mRNA修饰,参与细胞的基础生命活动及肿瘤发生与进展。作为一种m6A阅读器蛋白,YTH 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1(YTHDF1)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升高且与不良预后相关,但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尚不明确。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团队近日于Gut发表研究文章,阐明了YTHDF1通过m6A-p65-CXCL1/CXCR2轴招募免疫抑制MDSCs形成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而促进CRC发展的机制,强调了YTHDF1在CRC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发现靶向YTHDF1能够协调增强抗PD-1对CRC的治疗效果,证实YTHDF1是CRC的潜在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N6-甲基腺苷
YTHDF1
肿瘤免疫微环境
结直肠癌
Cell子刊:口腔细菌在特定结直肠肿瘤中富集
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右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BRAF突变的结直肠癌中,口腔细菌富集;另外,在间叶细胞亚型的结直肠癌中,梭杆菌属中的Fusobacterium animalis与肿瘤基因表达显著相关,包括胶原及免疫相关通路的表达增加。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口腔细菌
基础研究
梭杆菌属
结直肠癌治疗
Nature子刊:PD-1单抗+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治疗BRAF V600E结直肠癌
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在37名BRAF V600E结直肠癌患者中,联用PD-1单抗+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进行治疗,总体应答率24.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3.6个月,优于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的历史数据。
结直肠癌治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2期临床试验
BRAF V600E突变
宿主表型关联
华中师范大学:评估微生物组多类表型最佳的关联工具—multiMiAT
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基于微生物组的关联测试工具已被广泛开发,以检测微生物组和宿主表型之间的关联。然而,现有的方法在检测微生物组与多分类表型(如疾病严重程度和肿瘤亚型)间的关联方面仍没有展示出令人满意的性能。近日,华中师范大学蒋兴鹏及团队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评估微生物组多类表型最佳的关联工具multiMiAT(https://github.com/xpjiang-ccnu/multiMiAT),在模拟和真实数据中性能较好,值得测试。
宿主表型关联
multiMiAT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信工具
具核梭杆菌
中山大学:具核梭杆菌的毒力因子可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具核梭杆菌(Fn)是一种关键的结直肠癌相关细菌。DNA饥饿/稳定期保护蛋白(Dps)是一种细菌铁蛋白,可在氧化应激中保护细菌DNA。中山大学的张革团队与刘万里团队在PLoS Pathoge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鉴定出Fn在饥饿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毒力因子——Fn-Dps,后者可通过竞争铁来源,从而损伤红细胞,并通过诱导巨噬细胞表达趋化因子CCL2/CCL7,从而促进结直肠癌转移。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Fn-Dps抗体。
具核梭杆菌
毒力因子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癌症图谱
Cell:构建全新癌症图谱,揭示大肠癌全貌
借助肠镜和组织样本筛查是预防、诊断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但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有些病理学家会借助染色来观察癌症组织的关键结构特征,有效推断癌症的阶段。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Cell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循环免疫荧光及多重成像技术,对肿瘤样本约1亿个细胞进行成像和分析,进而构建出了结直肠癌的大规模图谱,通过对肿瘤这种高清剖析,不仅深入地看清了肿瘤的组织学结构,而且还发现一种特殊结构(黏蛋白池)。总之,该研究有助于改进现有治疗手段,为未来的精准癌症疗法打下重要基础,值得关注。
癌症图谱
3D成像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肿瘤组织
结直肠癌
JAMA子刊:大肠癌结肠镜筛查阴性后,或可间隔10年以上再进行筛查
结肠镜筛查可以有效发现结直肠的早期病变而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的指南建议每10年重复一次结肠镜,这增加了被检查者和医疗系统的负担。但此前关于结肠镜筛查间隔时间的研究相对较少,尚不清楚筛查间隔是否可能延长。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近日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文章,分析德国结肠镜检查参与者大型队列的横断面数据,发现结肠镜筛查阴性后10年或更长时间重复筛查检出晚期腺瘤或癌症的风险较低,因此延长目前推荐的10年筛查间隔可能是安全的,特别是对于没有胃肠道症状的女性和年轻参与者。
结直肠癌
结肠镜
筛查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监测CRC患者血液中ctDNA或有利于辅助化疗?
目前,不少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CRC)患者会自动接受术后辅助化疗,预防癌症的复发,然而,哪些患者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并没有得到澄清。近日,日本九州大学相关人员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使用Natera公司开发的Signatera检测了1039位II-IV期可切除CRC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发现手术后ctDNA阳性的II期和III期CRC患者能够从辅助化疗中显著获益。总之,该研究为未来基于ctDNA癌症相关指导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参照和见解,值得关注。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DNA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辅助化疗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糖异生限速酶FBP1抑制NF-κB信号而抑制大肠癌的新机制
蛋白质磷酸化在许多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磷酸化通常由蛋白激酶和磷酸酶调控,一些能磷酸化可溶性代谢物的代谢酶也可作为蛋白激酶,但是否有代谢酶可行使蛋白磷酸酶的功能仍然不清楚。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是糖异生过程中的限速酶,催化果糖-1,6-二磷酸水解为果糖-6-磷酸。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杨巍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国辉、广州大学王雄军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全林团队近日合作在Cell Research发表研究文章,揭示了FBP1此前未被认识到的蛋白质磷酸酶活性,并确定了FBP1介导的IκBα去磷酸化在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在结直肠肿瘤发生中的关键作用。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FBP1
果糖-1,6-二磷酸酶1
蛋白磷酸酶
肿瘤免疫治疗
国内团队:PD-1单抗用于局部错配修复缺陷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丁培荣团队、张晓实团队、潘志忠团队与云南省肿瘤医院的李云峰团队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 JNCC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73名局部错配修复缺陷结直肠癌患者中,基于PD-1单抗的新辅助治疗可诱导85%的客观应答,在接受手术或实现完全应答的患者中,2年无复发且总生存率100%,安全性良好。
肿瘤免疫治疗
新辅助治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结直肠癌
毕玉晶+杨瑞馥:微小微单胞菌促进结直肠癌发展的机制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微小微单胞菌(Parvimonas micra,Pm)是一种口腔条件致病菌,常见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近年来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显示,CRC患者粪便中Pm丰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但Pm与CRC的关系尚未得到实验证实。军事科学院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毕玉晶、杨瑞馥团队近日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研究文章,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了Pm对CRC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揭示了Pm上调miR-218-5p激活Ras/ERK/c-Fos途径的分子机制。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微小微单胞菌
促癌细菌
miR-218-5p
肿瘤早期筛查
Nature:结肠镜筛查肠癌有效性的新争议(新闻评论)
早期发现癌症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结直肠癌中,在转移前和转移后发现并治疗的病人其5年生存率分别约为91%和15%。然而,如何实现结直肠癌简单而有效早期筛查是个难题。近期发表在Nature上的News & Views讨论了结肠镜在美国和欧洲的使用情况、筛查有效性差异以及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并鼓励具有更低侵入性和花费的检测方法如CT 结肠造影、软式乙状结肠镜和粪便检查等方式推出,并与结肠镜检测结合从而改善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情况。
肿瘤早期筛查
结肠镜
结肠造影
粪便检查
结直肠癌
机器学习
Nature子刊:AI+机器学习,可更好预测CRC患者预后和治疗反应?
先前多项研究发现免疫细胞成分在结直肠癌(CRC)中具有很强的预后和预测价值,但诸如免疫评分(IS)或上皮内淋巴细胞定量等评分系统只是被缓慢地应用于临床应用,并仍存在较大局限性。近日,德国美因茨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和深度机器学习建立了多链深度学习模型,发现该模型具有较高预测能力,且优于其他基于临床、分子和免疫细胞的参数,也可用于预测CRC患者对新辅助治疗的反应。总之,该方法为C RC的预后和预测目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见解,值得关注。
机器学习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人工智能
外泌体
基于外泌体miRNA的液体活检可预测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
70%的浸润性粘膜下结直肠癌(T1 CRC)接受了淋巴结清除术,但仅有10%的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LNM)。Molecular Cancer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结合血清中的外泌体miRNA及无细胞miRNA,可较准确地预测T1 CRC患者的LNM,且可显著减少假阳性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淋巴结清除术。
外泌体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液体活检
淋巴结转移
精氨酸
Science子刊:氨基酸或可使肿瘤细胞内密码子发生定向进化
不同生物体对特定密码子的利用具有偏好性,癌症代表了一种研究DNA序列进化的模型,并可能揭示密码子进化背后的因果因素。近期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发现在人类癌症中精氨酸密码子经常突变为其他密码子,限制精氨酸摄入可诱导人结肠癌细胞中精氨酸密码子的突变。机制上,精氨酸限制导致了精氨酸转移tRNA和核糖体异常,从而使其向含有低精氨酸密码子的基因转变,因此,特定氨基酸的环境可以影响DNA序列进化。该发现表明特定密码子的突变可能成为癌症的新兴代谢标志物。
精氨酸
结直肠癌
定向进化
生物标记物
限制精氨酸
结直肠癌
中山大学:KRAS突变如何驱动结直肠癌的免疫逃逸?
中山大学的Zeng Ziwei和Kang Liang团队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文章,对KRAS突变如何驱动结直肠癌免疫逃逸进行探究。KRAS突变肿瘤细胞通过分泌乳酸,增加CD8+ T细胞对活化诱导细胞死亡的敏感性,显著减少肿瘤中CD8+ T细胞的浸润。
结直肠癌
KRAS突变
免疫逃逸
结直肠癌
儿童及成年肥胖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因果关联
BMC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结果,在超过12万名参与者中发现,基于遗传因素预测的儿童肥胖增加了结直肠癌风险,但可能主要是由于儿童时期的较大体型保持到了成年时期。
结直肠癌
肥胖
研究论文
孟德尔随机化
菌群-免疫互作
肠道菌群影响结直肠癌术后的吻合口愈合
吻合口瘘(AL)是导致结直肠癌死亡及复发的主要并发症。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将结直肠癌术后发生AL的患者的术前粪菌移植给AL小鼠模型后,可导致吻合口愈合较差,并鉴定出了可调节吻合口愈合的特定肠道细菌。另外,AL患者术前的特定黏膜促炎因子表达上调。
菌群-免疫互作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结直肠癌
金鹏+盛剑秋+秦楠:基于肠道菌群标志物的大肠癌晚期腺瘤和癌症的诊断新模型
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寻找能够反映疾病动态变化的非侵入性微生物组生物标志物。Cell and Bioscience近期发表的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金鹏+盛剑秋团队联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秦楠团队的研究,对来自不同阶段的结直肠晚期腺瘤和癌症患者以及对照组的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分析,并确定了渐进式微生物群生物标志物。然后,根据这些标志物构建了一个诊断模型,并评估了其作为AA和CRC诊断工具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新型诊断模型可以显著提高晚期腺瘤的诊断性能。
结直肠癌
诊断模型
肠道菌群标记物
结直肠癌
NEJM:KRAS G12C抑制剂阿达格拉西布可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3%-4%的结直肠癌患者携带有KRAS G12C突变,其生存结果较其他KRAS突变更差。阿达格拉西布(Adagrasib)是Mirati Therapeutics在研的针对KRAS G12C突变的抑制剂,可选择性地不可逆共价结合与KRAS G12C位点使之失活。初步数据表明阿达拉西布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显示出临床活性。近日,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了KRYSTAL-1的1b/2期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在KRAS G12C突变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联用或不联用西妥昔单抗,阿达格拉西布都表现出持续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良好。本试验结果支持更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或可为KRAS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阿达格拉西布
Adagrasib
KRAS G12C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利用多组学分析,破译结直肠癌遗传密码
全世界每年约有190万人受到CRC的影响,CRC 的发生发展有很强的遗传基础。Nature Genetics发表的文章,为了对CRC遗传学进行全面描述,汇集了迄今为止进行的绝大多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运用转录组和全甲基组关联分析来补充GWASs。最后,通过整合这些数据,研究人员调查了已建立的和新的CRC风险位点的基因和机制,最终确定了可信的效应基因及其作用的组织,为我们了解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提供了信息。
结直肠癌
多组学分析
结直肠癌
佘军军+于君:阑尾切除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增加大肠癌风险
肠道菌群失调促进是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阑尾为肠道共生菌提供生态位,参与肠菌稳态的维持。阑尾缺失可能通过肠道菌群影响CRC的发生,但阑尾切除与CRC风险的流行病学证据存在争议。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佘军军团队和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在Oncogene发表研究文章,在对近13万人的纵向研究中发现阑尾切除术显著增加CRC风险,并通过粪菌测序和小鼠模型证明了阑尾切除术导致肠菌失调而增加CRC风险的机制。根据本研究结果,作者建议临床上更加谨慎地考虑阑尾切除术的必要性,以减少后续CRC的发生。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阑尾切除术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Cell子刊:大肠癌微环境中的氨积累可导致T细胞耗竭
细胞代谢改变是肿瘤的标志之一,影响肿瘤微环境(TME)、免疫景观和治疗反应。TME是一个缺氧、营养贫乏、代谢废物浓度很高的局部环境。氨是肿瘤细胞的氮源之一,但高水平的氨也具有细胞毒性。此前缺少关于TME中氨对于结直肠癌(CRC)进展和治疗影响的研究。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研究文章,揭示了CRC微环境中积累的氨造成T细胞耗竭和免疫抑制的现象,证实了氨的清除可以作为抗PD-L1疗法的辅助手段。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氨
肿瘤微环境(TME)
肿瘤代谢
肿瘤转移
赵玲+贾伟: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综述)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赵玲团队与香港浸会大学的贾伟团队在Cancer Letter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介绍了结直肠癌进展期间的肠道菌群变化,并讨论了肠道菌群调节结直肠癌转移的机制。
肿瘤转移
综述
结直肠癌
肿瘤菌群
结直肠癌
Cell子刊:透明质酸如何重塑大肠癌微环境
CMS4亚型的结直肠癌(CRC)中存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激活及间充质表型的获得,排斥免疫细胞并对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耐药。目前对肿瘤间充质转化和CAF激活的机制了解仍不够深入,相关靶向疗法开发也存在困难。一些研究者因此将目光投向了肿瘤微环境(TME)胞外基质中的有关成分。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人员近日在Cancer Cell发表研究文章,发现CRC低表达非典型蛋白激酶C驱动了透明质酸的积累及CAF活化和间充质化,而透明质酸酶可以靶向降解TME中的透明质酸,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增强抗肿瘤效果。本研究为间充质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肿瘤微环境(TME)
透明质酸
免疫抑制
结直肠癌
不同饮食模式或影响结直肠癌风险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纳入3项美国前瞻性队列研究(共48409名男性和169772名女性)对饮食模式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发现DASH、西方饮食模式、EDIH和EDIP可能是与CRC风险最相关的饮食模式。
结直肠癌
饮食模式
藜麦肽
山西大学:补充藜麦肽或可缓解小鼠结直肠癌?
体外实验发现藜麦蛋白及其水解物可抑制结肠癌细胞,但其是否在体内也可发挥有益作用仍不可知。近日,山西大学任贵兴、张丽珍及比利时列日大学Christophe Blecker在Food Chemistr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藜麦蛋白及其水解物可减轻CRC症状,增加结肠中SCFAs(乙酸、丙酸及丁酸等)含量,缓解CRC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总之,该研究为未来深入挖掘藜麦蛋白相关优异特性增加了新方向。
藜麦肽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争鸣:结直肠癌中的AGR2是否来自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前梯度蛋白2(AGR2)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与细胞迁移、上皮-间充质转换等过程有关,其过度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有关。Tian等人此前在Gut发表文章,发现在结直肠癌(CRC)中,AGR2主要由肿瘤浸润中性粒细胞分泌并促进CRC的转移。法国雷恩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Gut发表研究,发现AGR2主要表达在肿瘤上皮细胞中,而且肿瘤浸润中性粒细胞表达较少,且AGR2低表达与CRC患者较差的生存期有关。本文与Tian等人前文的总体结论趋势相反,作者认为可能与受试者或实验者差异有关,建议设计大型国际CRC患者队列以求准确结论。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AGR2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上皮TGFβ或是治疗早期易转移大肠癌的潜在靶点
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在具有早期转移特征的结直肠癌中,上皮TGFβ信号是早期癌细胞转移的决定因素和潜在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
TGFβ
早期易转移C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