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医学研究
文章数:453篇
益生菌
JAMA子刊:益生菌能否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
JAMA Pediatrics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在313名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儿童中发现,相比于安慰剂,多物种益生菌对抗生素相关腹泻风险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总体腹泻风险。
益生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抗生素相关腹泻
肛门癌
NEJM:治疗肛门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可有效预防肛门癌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4459名感染HIV的肛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中发现,相比于仅进行主动监测(至少每半年一次肛门镜检查),接受消融、切除或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肛门癌的风险。
肛门癌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3期临床试验
粪菌移植
湘雅二医院:粪菌移植或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陆前进团队与赵明团队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招募了20名对标准治疗应答不充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标准治疗的同时进行3次粪菌移植,干预12周后,患者的疾病评分、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肠道菌群组成等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安全性良好。
粪菌移植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沃诺拉赞优于质子泵抑制剂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1046名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进行14天的治疗,相比于兰索拉唑三联治疗,沃诺拉赞双联治疗或三联治疗后,对于非耐药性感染的根除率显示出非劣的效果,而对于克拉霉素耐药性感染及所有患者的根除率显示出优效的效果。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3期临床试验
沃诺拉赞
结直肠癌治疗
NEJM:CR率100%!PD-1单抗治疗错配修复缺陷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结果,在12名错配修复缺陷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中,PD-1单抗(dostarlimab)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均为完全应答,且无需后续的放化疗或手术,并在至少6个月的随访期间无进展或复发,安全性良好。
结直肠癌治疗
PD-1单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直肠癌
叶黄素/玉米黄质
JAMA子刊: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可降低晚期AMD进展风险
年龄相关性眼病研究(AREDS)补充剂中含有抗氧化维生素、锌及铜,被用于降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进展;而在AREDS2补充剂中,β-胡萝卜素被叶黄素/玉米黄质替代。JAMA Ophthalmology上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的长期随访结果,发现补充β-胡萝卜素可能显著增加肺癌风险,而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对肺癌风险无影响。另外,相比于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可更好地降低晚期AMD进展的风险。
叶黄素/玉米黄质
研究论文
ω-3脂肪酸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维生素D
高剂量维生素D3能否降低老年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
基于一些小样本量的观察性研究结果,补充维生素D被提议作为新冠的一种治疗方法。PLoS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在254名老年新冠肺炎患者中发现,在确诊3天内口服补充高剂量的维生素D3,相比于补充标准剂量的维生素D3,可显著降低14天的死亡率及新冠肺炎死亡率,但对28天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维生素D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新冠肺炎
结直肠癌预防
每周口服厄洛替尼可降低十二指肠息肉负荷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的十二指肠腺瘤及癌症风险显著增加,联用舒林酸与厄洛替尼可降低十二指肠息肉负荷,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多中心单臂2期临床试验结果,42名FAP患者每周口服350mg的厄洛替尼,持续干预6个月后可显著降低十二指肠息肉负荷及下消化道息肉负荷,患者报告的不良事件的级别大多较低且耐受性良好。
结直肠癌预防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2期临床试验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IBD治疗药物
Lancet:Risankizumab可安全有效地诱导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的缓解
Risankizumab可选择性靶向IL-23的p19亚基。Lancet上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ADVANCE试验及MOTIVATE试验中,相比于安慰剂,每4周皮下注射一次600mg或1200mg Risankizumab(持续3次),在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中,可诱导更高的临床缓解率及内镜应答率,且耐受性良好。
IBD治疗药物
risankizumab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3期临床试验
IBD治疗药物
Lancet:Risankizumab可安全有效地维持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的缓解
Risankizumab可靶向IL-23的p19亚基。Lancet上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542名接受Risankizumab诱导治疗后应答的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继续接受每8周一次的Risankizumab或安慰剂的维持治疗,干预52周后,相比于安慰剂,Risankizumab可维持更高的临床缓解率及内镜应答率,且耐受性与安全性良好。
IBD治疗药物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3期临床试验
risankizumab
阿替利珠单抗
Lancet子刊:PD-L1单抗可安全有效地延长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
The Lancet Oncology上发表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结果,招募了218名未经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相比于FOLFOXIRI+贝伐珠单抗治疗,FOLFOXIRI+贝伐珠单抗联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22个月受限平均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阿替利珠单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2期临床试验
PD-L1单抗
亚精胺
JAMA子刊:补充亚精胺无法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功能
在动物实验中,补充亚精胺有益于认知健康。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在89名认知衰退老年受试者中进行了12个月的干预后发现,相比于安慰剂,补充亚精胺并无法显著改善记忆功能,对其它神经心理、行为及生理指标业务显著影响。
亚精胺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认知功能
IBD治疗药物
Lancet:乌帕替尼可安全有效地诱导并维持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
乌帕替尼是一种口服选择性JAK1抑制剂。Lancet上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相比于安慰剂,口服45mg乌帕替尼8周,可有效诱导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缓解。另外,在8周乌帕替尼治疗后应答的患者中,相比于安慰剂,口服15mg或30mg乌帕替尼52周,可有效维持患者的临床缓解。在诱导及维持治疗中,乌帕替尼导致的严重不良事件及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安慰剂。
IBD治疗药物
乌帕替尼
研究论文
3期临床试验
医学研究
计算机辅助结肠镜检
计算机辅助结肠镜检查可增加腺瘤检出率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相比于传统的结肠镜检查,计算机辅助下的结肠镜检查可显著增加每次腺瘤检出数及总腺瘤检出数,非显著地增加腺瘤检出率,但不会降低有临床意义的组织学切除比例。
计算机辅助结肠镜检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结肠腺瘤
乳双歧杆菌Probio-M8
张和平+张金彪等:益生菌Probio-M8辅助治疗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综合征(PD)是以行动迟缓、并伴有肢体僵硬或静止性震颤等表现的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且PD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往往先于运动体征,表明肠道异常与PD发病间存在关联。目前针对PD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服用抗帕金森药物(如左旋多巴、苄丝肼、普拉克索等),但治疗效果会逐渐减弱,最终需要服用更大剂量的药物。多项研究已发现益生菌或可成为预防和改善PD症状的一种可行策略,但与抗药物联合使用的临床证据非常有限。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与威海市立医院张金彪及团队设计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探究了益生菌联合常规药物对PD的改善效果,相关成果发表于npj Parkinsons Disease,发现益生菌Probio-M8通过调节患者的肠道菌群,进一步调节宿主的脂质、短链脂肪酸和神经递质代谢,提高患者血清多巴胺水平进而改善疾病。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预防和缓解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指导和见解。
乳双歧杆菌Probio-M8
帕金森病(PD)
Parkinson's disease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当归芍药散
国内团队:当归芍药散或可调节小鼠脂质代谢,减轻认知障碍
当归芍药散(DSS)主要成分是赤芍、羌活、川芎、白术、伏苓、泽泻等,具有活血化淤、健脾化湿、养血调肝功效。多项研究发现DSS可用于防治多种痴呆症,改善认知障碍,但目前相关机制不明确。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的Dongsheng Yuan、王奇、赵威及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DSS可通过肠脑轴改善东莨菪碱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LXR-PPAR-γ通路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菌群失调,修复肠屏障和血脑屏障。总之,该研究为未来基于传统中药方剂防治相关痴呆症提供了新思路和见解。
当归芍药散
认知障碍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传统中药
克罗恩病(CD)
Gut: MLCK1-FKBP8结合或是克罗恩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可影响消化道任何部位及肠外器官的慢性、持续性、炎性疾病。肠屏障丧失是CD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1 (MLCK1;在肠上皮细胞中表达的MLCK 剪接变体) 的表达增加和酶促激活有关。近日,安徽医科大学左莉联合国外团队在Gut上发表最新研究,发现MLCK1可以和他克莫司结合的FKBP8 PPI结构域发生互作,这些相互作用对于 MLCK1 募集、MLC 磷酸化和 TNF 诱导的屏障丧失至关重要。阻断MLCK1-FKBP8结合,在体外和体内可逆转MLCK1-FKBP8互作、MLCK1 募集和屏障丧失。总之,该研究为有效治疗克罗恩病提供了靶点。
克罗恩病(CD)
肠屏障丧失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临床对照实验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齐鲁医院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失调或和白血病发病有关?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白血病,其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骨髓中髓系定向造血干细胞变异使骨髓髓系细胞分化受阻, 正常造血受抑。多数患者长期生存较差,且容易复发。多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肿瘤息息相关,但其在AML进展中的作用仍未被充分探究。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马道新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16S rRNA测序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发现AML患者和AML小鼠模型中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及丁酸盐水平降低现象,而肠道菌群失调及丁酸盐减少会造成AML小鼠肠粘膜屏障受损,促进脂多糖渗入血液,加速AML病程进展。通过粪菌移植、丁酸盐灌胃手段,可修复小鼠肠道粘膜屏障,抑制LPS进入血液,达到减缓或治疗白血病的效果。总之,该研究为未来改善AML患者预后及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肠道菌群失调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动物实验
肿瘤免疫治疗
Cell子刊:阻断IL-6可降低免疫治疗的肠道毒性,并增强抗肿瘤免疫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CB)可能诱导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Cancer 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接受ICB治疗并发生免疫相关小肠结肠炎(irEC)的肿瘤患者中,发现IL-6表达、中性粒细胞及趋化标志物显著增加,且Th17细胞富集。在肿瘤小鼠中,阻断IL-6可减少肿瘤中的Th17细胞、巨噬细胞及髓系细胞,并增加Th1及CD8+ 效应T细胞的肿瘤浸润,从而缓解ICB诱导的irAE,并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肿瘤免疫治疗
IL-6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抗肿瘤免疫
CAR-T细胞治疗
北肿团队:Claudin18.2 CAR-T治疗胃肠道癌症安全有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团队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1期临床试验的中期结果,在接受37名Claudin18.2 CAR-T细胞治疗的胃肠道癌症患者中,未发生3级以上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神经毒性,总应答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达到了48.6%及73.0%,在胃癌患者中的总应答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7.1%及75.0%。
CAR-T细胞治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1期临床试验
胃肠道癌症
益生菌
国内团队:抗精神病药物使人长胖,益生菌+膳食纤维或可改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吴仁容团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袁逖飞团队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在118名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体重增加的受试者中进行12周的干预后发现,每日补充益生菌+膳食纤维可显著降低体重、BMI及总胆固醇,并调节肠道菌群。
益生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体重增加
T2D患者
华中科大:血清类胡萝卜素水平与T2D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呈正相关
通常认为类胡萝卜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但也有研究报告发现类胡萝卜素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具有促氧化作用。2型糖尿病(T2D)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是,类胡萝卜素对T2D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近期国内华中科技大学刘刚教授团队在Diabetes Care上发表了其课题组针对这一科学问题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血清中β类胡萝卜素水平与T2D罹患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呈剂量性正相关,其他类型的类胡萝卜素未发现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
T2D患者
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血清类胡萝卜素
β类胡萝卜素
研究论文
肠易激综合征
在基层医疗中,低FODMAP饮食缓解IBS优于奥替溴铵
在欧洲,奥替溴铵常用于治疗IBS。在大型医院中,低FODMAP饮食可有效改善IBS症状。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在459名基层IBS患者中,相比于奥替溴铵,在智能手机指导下的低FODMAP饮食干预可更好地缓解IBS,且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肠易激综合征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低FODMAP饮食
结直肠癌
北大团队:单细胞测序系统评估大肠癌类器官培养体系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如今,研究人员利用患者的肿瘤组织构建类器官体系已成为研究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的常用手段。近日,北京大学汤富酬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付卫及团队在Genome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采集7名结直肠癌患者体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通过体外培养构建了对应的类器官模型。基于转录组、基因组和DNA甲基化组发现两种现有的培养体系中的肿瘤类器官可以较好维持患者体内癌细胞的关键生物学特征,且条件培养基在肿瘤类器官长期培养方面优于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总之,该研究为系统评估结直肠癌类器官培养系统,解析类器官与体内癌细胞间异同提供了新见解。
结直肠癌
类器官模型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病理机制
Nature子刊:通过iSNP揭示UC病理机制
UC是一类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的多因素复杂性疾病,其病理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人们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很多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其中大约10%的SNP位于基因编码区,而大部分SNP则位于非编码区,对于这些非编码区的SNP影响疾病发生的机制大部分均不清楚。近期一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工作,通过基于非编码SNP的两种潜在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miRNA位点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综合单核苷酸多态性网络平台(iSNP),对UC信号通路发生变化通路网络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可以将UC患者分为不同的驱动簇,确定了钙离子稳态、伤口愈合和细胞运动是UC发病的关键过程。
病理机制
非编码SNP
iSNP平台
综合信号通路分析
UC关键信号通路
益生菌
鼠李糖乳杆菌GG无法清除耐药菌定殖
Microbiology spectrum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在81名万古霉素耐药性屎肠球菌(VREfm)感染的住院成人患者中进行4周干预及24周随访后发现,相比于安慰剂,每日口服鼠李糖乳杆菌(LGG)并无法促进VREfm的清除,也未能改变粪便菌群的多样性。
益生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鼠李糖乳杆菌GG
肿瘤疫苗
多肽疫苗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PolyPEPI1018是一种含有7个肿瘤相关抗原的多肽疫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1b期临床试验结果,招募11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皮下注射单剂量(5名患者)及多剂量(6名患者)的PolyPEPI1018。PolyPEPI1018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治疗后3名患者应答,2名患者可接受治疗性手术,且接受多剂量治疗的患者有着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
肿瘤疫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1期临床试验
PolyPEPI1018
近端结肠癌
少吃糖,降低近端结肠癌风险
近期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一项研究发现,含糖饮料(SSB)和总果糖摄入量与近端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特别是在肿瘤发生(tumorigenesis)的后期。2022年4月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准则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中提到“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本研究的结果为目前限制添加糖消费以改善人群健康的膳食指南和政策提供了支持证据。
近端结肠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糖摄入量
发病率
双向情感障碍
胡少华+宋学勤+聂超等:双相情感障碍中“菌群-肠-脑轴”新机制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躁郁症;BD)是一种常见的、高自残的精神疾病,伴有睡眠、思维和行为改变。BD为间断性病程,有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方式,因病因复杂,BD的临床诊治面临极大挑战。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脑-肠-微生物轴和BD等精神疾病密切相关,但确切的参与机制不明。近日,浙大一院胡少华、华大基因聂超、郑大一院宋学勤、联合丹麦的团队在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研究,发现B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血清代谢物水平发生明显变化,Akk菌和柔嫩梭菌等与B族维生素、短链脂肪酸衍生物、犬尿氨酸及GABA等神经活性代谢物显著相关。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粪便宏基因组学以及脑部磁共振联合分析,发现BD患者血清代谢物对大脑功能活动的影响大于肠道菌群。总之,该研究为构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实现临床BD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双向情感障碍
多组学分析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临床对照实验
能量限制
恩格列净+节食助糖尿病患者减肥,但与调食欲的胃肠肽无关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68名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24周的干预后发现,相比于安慰剂、单独使用恩格列净或单独的能量限制,恩格列净+能量限制可更好地降低体重,但对食欲调节性肠肽(YY肽、GLP-1、胃泌素等)及食欲无显著影响。
能量限制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恩格列净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