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仪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行政主任
陈启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行政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科院博士后,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2篇,其中SCI论文32篇,最高影响因子45分。任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肠道微生态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临床营养医师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人体健康科技促进委员会肠道微生态与肠菌移植委员会常委,上海市人体肠道菌群开发和研究工程技术中心和同济大学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作为主要负责人牵头制定《肠菌移植(FMT)技术标准及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和《肠菌移植供体筛选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作为执笔人发布我国第一部“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作为执笔人和专家组成员发布《菌群移植标准化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菌群移植途径的选择与建立中国专家共识》等2部中国专家共识,“肠道菌群疾病分类模型的创建与菌群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以主要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肠道微生态介导慢性共病的发生及干预策略”以主要完成人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慢性便秘、巨结肠、结直肠肿瘤、肠梗阻、肠瘘、炎症性肠病等外科治疗与临床营养和肠道微生态(菌群移植)临床与基础研究 。
陈启仪+秦环龙等:产丁酸菌减少或削弱粪菌移植的治疗效果?
① 对数千名健康个体严格筛选获得10名标准供体,通过粪菌移植治疗23例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患者,采集粪便揭示其微生物特征;② 经FMT治疗后,7人应答效果较差,其菌群α多样性显著降低,且患者在治疗前,肠道内多种产丁酸菌(纺锤链杆属、颤螺菌属和罗氏菌属等)丰度减少;③ FMT反应良好患者在治疗前Coprococcus_2和Oscillospira丰度较高,而在未缓解者治疗前后均未能定植;④ 年龄较大患者不利于Veillonella定植,这与FMT治疗后预后较差有关。
2023-07-19
陈启仪等Lancet子刊:粪菌移植的长期安全性
① 纳入8547名用粪菌移植(FMT)干预胃肠症状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表明,FMT的短期和长期(从2周到5年)安全性较好;② 短期不良事件与FMT给药方法有关,多为轻中度、较短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42名患者发生胃肠症状恶化;③ 长期随访期间的新发疾病主要是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与一般人群无异;④ 随访期间无FMT相关感染传播事件,11例死亡与FMT无关;⑤ 2019年实行同济FMT要求以规范适应症和给药时机后,短期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升高。
2022-06-13
陈启仪+秦环龙等:上海十院的FMT供体筛选经验
① 粪菌移植供体筛查综合考虑6方面:生理、心理、个人情况、稳定性、持续性和限食耐受性;② 从2012年起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3步升级为5步:1)针对年龄、BMI等进行基础筛查,2)针对菌群介导的疾病和传染病等进行临床评估,3)粪便检测评估菌群失调和病原体,4)血液检测以排除病原体和系统器官功能障碍,5)生活方式评估;③ 标准更加严格后,合格率从最初的8.38%降至1.7%,但有效率从42.8%增至68.7%,副反应率从30.7%降至20.1%。
2021-11-06
国内团队:粪菌移植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有效改善混合型便秘
① 纳入40名接受生物反馈疗法和45名接受生物反馈疗法联合FMT治疗(FMT联合治疗)的混合型便秘患者,评估治疗效果(自发排便频率、布里斯托粪便形态评分和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生活质量(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和安全性(不良事件);② 治疗后1/6/12个月时,与生物反馈疗法组相比,FMT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更优,而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③ FMT联合治疗后,患者粪便中普雷沃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放线菌门的丰度显著增加。
2021-10-20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粪菌移植干预IBS的长期效果
① 纳入227名IBS患者进行3种方式的FMT治疗,并根据1年后疾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治疗,随访5年;② 初次治疗后1、3、6、12、24、36、48和60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51.92%、74.62%、74.41 %、71.54%、75.00%、73.03%、61.64%和62.71%,口服胶囊的效果和依从性最好;③ FMT后1个月,IBS严重程度分数显著下降;④ FMT后3个月,IBS生存质量分数显著提高,疲劳评定量表分数显著降低;⑤ 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39.21%的患者出现副作用但在病症治疗下缓解。
2021-07-30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行政主任
陈启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行政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科院博士后,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2篇,其中SCI论文32篇,最高影响因子45分。任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肠道微生态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临床营养医师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人体健康科技促进委员会肠道微生态与肠菌移植委员会常委,上海市人体肠道菌群开发和研究工程技术中心和同济大学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作为主要负责人牵头制定《肠菌移植(FMT)技术标准及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和《肠菌移植供体筛选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作为执笔人发布我国第一部“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作为执笔人和专家组成员发布《菌群移植标准化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菌群移植途径的选择与建立中国专家共识》等2部中国专家共识,“肠道菌群疾病分类模型的创建与菌群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以主要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肠道微生态介导慢性共病的发生及干预策略”以主要完成人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慢性便秘、巨结肠、结直肠肿瘤、肠梗阻、肠瘘、炎症性肠病等外科治疗与临床营养和肠道微生态(菌群移植)临床与基础研究 。
2008年9月~2014年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外科学、博士
2021年1月~至今: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2018年2月~2020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主治医师
2017年1月~2018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主治医师
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总医师
2014年8月~2016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