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行业
演·讲
中国肠道大会
2019肠博会
登录
编辑部
个人中心
注销
克罗恩病
文章数:92篇
肠道纤维化
致病共生菌通过鞭毛蛋白激活IL-33-ST2信号通路促进肠道纤维化
肠道纤维化是克罗恩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致病共生菌——黏附侵袭型大肠杆菌LF82可通过其鞭毛蛋白,增加IL-33受体ST2的表达,以促进结肠炎小鼠模型中的肠道纤维化发展。
肠道纤维化
致病共生菌
鞭毛蛋白
IL-33信号通路
肠道纤维化
1型糖尿病
Science子刊:对共生菌的抗体应答与儿童1型糖尿病相关,且受HLA影响
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克罗恩病患儿、1型糖尿病患儿与健康儿童之间,存在着针对肠道共生细菌的抗体应答(ACAb)的差异,而ACAb与胰岛自身免疫反应及1型糖尿病风险相关,这种相关性受到HLA分型的影响。
1型糖尿病
HLA
抗共生菌群抗体
胰岛自身免疫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
特定克罗恩病相关SNP的潜在致病机制
eLif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一个克罗恩病风险等位基因——ATG16L1 T300A的潜在致病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T300A可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增加拟杆菌属(尤其是卵形拟杆菌)的丰度,并增强肠道Th1及Th17细胞的应答。
克罗恩病
ATG16L1T300A
Bacteroides
Bacteroides ovatus
CROHN'S DISEASE
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
Cell子刊:克罗恩病相关的致病大肠杆菌如何在宿主内演化
克罗恩病与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有关,但促进AIEC定植的因素并不清楚。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AIEC在小鼠宿主内发生适应性演化主要存在两种策略,一种是增强运动性从而促进入侵和炎症,另一种是增加对肠道内短链脂肪酸乙酸的利用性。这些特征也存在克罗恩病患者而非健康人的大肠杆菌中,或许可作为治疗的潜在靶点。
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
宿主内演化
克罗恩病
宿主-致病菌互作
炎症性肠病
Nature子刊:详细解读炎症性肠病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联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宿主的基因差异不能完全预测疾病易感性、疾病程度等信息,肠道菌群变化有望用于填补对IBD预测、诊断、分型领域的空白。本文发现IBD患者的肠道菌群异于健康人群,存在与疾病类型相关的细菌互群网络;通过分析菌群互作网络的变化,可以推测影响疾病宿主、环境因素。本文的结果对系统性研究IBD中菌群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结构
肠道菌群紊乱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饮食疗法
或能用于缓解克罗恩病的个性化饮食
完全肠内营养(EEN)是目前唯一建立的克罗恩病(CD)饮食疗法。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一项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普通食物的个性化饮食疗法CD-TREAT,在营养构成上类似EEN,但有更好的依从性,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缓解炎症等方面,与EEN有相似效果,或是治疗CD的新疗法。
饮食疗法
克罗恩病
IBD
carbohydrate
microbiota
炎症性肠病
Nature子刊:IBD的肠道宏基因组与代谢组
炎症性肠病(IBD)相关的肠道菌群研究,今年取得了不少进展。美国Broad Institute的牛人Ramnik J. Xavier团队,本周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了最新研究,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了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及非IBD个体的粪便样本,鉴定出与IBD相关的代谢物、菌群物种和酶,以及彼此间的关联,建立了基于代谢组和宏基因组的预测模型,并且这些发现在另一个独立队列样本中也大多得到验证,为深入研究IBD中菌群与代谢物的关联和机制打下基础,也提供了不少潜在的IBD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队列研究
肠道微生物组
炎症性肠病
Nature Reviews:IBD治疗的新策略(年度回顾+一图读懂)
炎症性肠病(IBD)治疗方法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了年度回顾文章,由香港中文大学该领域专家Siew C. Ng主笔,值得专业人士仔细阅读。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饮食成分
克罗恩病
肛周瘘
宿主基因型
IL23R基因上的一个SNP影响回肠菌群的多样性及组成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鉴定出IL23R基因上的一个SNP与回肠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相关,野生型携带者的回肠菌群多样性、丰富度及有益菌丰度显著降低,可能与克罗恩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宿主基因型
克罗恩病
SNP
回肠菌群
粪菌移植
张发明+刘洋彧:克罗恩病患者何时应接受第二次粪菌移植?
粪菌移植(FMT)是治疗克罗恩病的潜在有效手段。这项由南京医科大学张发明团队和哈佛医学院刘洋彧团队合作的研究,首次报道了用FMT治疗克罗恩病时第二次FMT的时机选择,对临床决策有重要意义。
粪菌移植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Crohn’s disease
Gut microbiota
Urine metabolomics
银屑病
JAMA子刊:780万人数据,银屑病患者IBD风险显著上升
银屑病患者可能有多种并存症,但其与炎症性肠病的关联尚不明确。JAMA Dermatology近期发表一项大型荟萃分析,分析了近780万人数据,结果表明银屑病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均显著相关。
银屑病
炎症性肠病
荟萃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粪菌移植
张发明+季国忠:粪菌移植治疗克罗恩病的长期评价
Advances in Therapy近期发表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和季国忠团队的临床研究,其数据来自中国菌群移植平台,基于FMT治疗克罗恩病的最大样本量较长时间的安全性评价,发现用自动化系统制备粪菌的方法可降低FMT不良事件风险,而不影响疗效。同时作者还提出,可将FMT治疗后1个月作为短期和长期不良事件的时间分界点。
粪菌移植
Adverse event
Crohn’s disease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Gastroenterology
克罗恩病
琥珀酸受体或是治疗IBD的新靶点
琥珀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在代谢和免疫中都有重要作用。Mucosal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琥珀酸及其受体SUCNR1也参与克罗恩病的发生发展,与其促炎和促成纤维细胞活化作用有关,为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新的潜在药物靶点。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
琥珀酸受体
SUCNR1
琥珀酸
克罗恩病
喂养方式及吸烟影响后代克罗恩病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upplements上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1000名克罗恩病患儿进行了3年的随访,发现患儿在生命早期的某些环境因子对疾病的表型及进程有显著影响:母乳喂养与狭窄型或穿透型克罗恩病呈负相关,而吸烟与住院风险的增加相关。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
队列研究
吸烟
母乳喂养
克罗恩病
菌群相关的表观遗传特征,与肠炎有密切关联
表观遗传是菌群影响宿主的途径之一。JCI insight近期发表一项研究,分析了克罗恩病(CD)患儿的回肠上皮细胞的组蛋白甲基化特征,并鉴定出表观遗传受菌群调控的基因,与患者的肠道炎症程度密切相关。这些发现有助于阐释宿主如何整合来自菌群的信号,进一步揭示菌群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为相关疗法带来启示。
克罗恩病
回肠上皮细胞
表观遗传
组蛋白甲基化
肠道菌群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有不同的肠系膜淋巴结菌群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近期发表一项研究,分析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系膜淋巴结菌群,表明二者间存在明显不同。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icrobiome
mesenteric lymph nodes
肠系膜淋巴结菌群
Crohn’s disease
南大医学院:let-7b或是结肠炎的潜在治疗靶点
南京大学医学院团队的研究近期在Biochemical Pharmacology发表,表明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诱导的结肠炎中,microRNA let-7b/TLR4轴或有重要作用,增加let-7b表达可能是治疗克罗恩病的潜在策略。
Adhesion 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Crohn’s disease
Toll-like receptor 4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let-7b
个性化膳食干预
克罗恩病:用菌群建模指导个性化膳食干预
克罗恩病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需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疗法。npj Systems Biology and Applicationsvolum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基于宏基因组数据进行建模,针对恢复患者的短链脂肪酸水平,预测了个性化的膳食干预方法,有临床应用前景,也有扩展到其它疾病的潜力。
个性化膳食干预
克罗恩病
计算机模型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克罗恩病
Lancet子刊:Risankizumab可治疗中重度克罗恩氏病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拓展性研究结果,发现持续使用Risankizumab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可增加克罗恩病的缓解率;使用Risankizumab进行皮下注射,也可维持临床缓解。
克罗恩病
IL-23抗体
小儿炎症性肠病
Nature子刊:小儿IBD中人体和菌群的蛋白质组特征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线的最新研究,分析了小儿炎症性肠病(IBD)中,肠道粘膜和肠腔交界抽出物样本中的人体和菌群的蛋白质组,表明肠道的胞外囊泡蛋白质组变化与IBD中宿主-菌群的异常互作相关。
小儿炎症性肠病
蛋白质组
胞外囊泡
肠道菌群
普氏栖粪杆菌
变形菌属
变形菌属:人体肠道中的致病共生菌(综述)
变形菌属是肠道中丰度很低的革兰氏阴性菌,与多种消化道疾病有关。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近期发表综述,对变形菌属的致病毒力因子及其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角色进行综述,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变形菌属
克罗恩病
炎症性肠病
胃肠道疾病
感染
炎症性肠病
Gut:应对IBD的关键——饮食(必读综述)
这是Gut在今年5月发表的一篇重量综述,系统阐述了饮食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利用饮食干预以治疗疾病的人应该好好看看这篇文章,会很受启发。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饮食干预
Diet
菌群代谢产物
菌群代谢物抗坏血酸盐可抑制活化T细胞的能量代谢
菌群代谢物可影响免疫,包括CD4+ T细胞功能。Mucosal Immunology[IF:7.478]近期发表研究,发现克罗恩疾病中,菌群代谢物可影响T细胞生物活性,其中抗坏血酸盐可抑制活化的CD4+ T细胞,或为相关治疗方法提供启示。
菌群代谢产物
抗坏血酸盐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患者呼气中的挥发性代谢物与肠道菌群相关
对68名克罗恩病患者呼气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发现许多挥发性代谢产物与肠道菌群显著相关,并且挥发性代谢产物与菌群的相关性在活动期及静止期患者中有所差异。
克罗恩病
身高体重指数(BMI)
30万人数据:儿童BMI与成年后的IBD风险相关
在一项包括了超过30万人的队列分析中,发现儿童时期(7-13岁)的BMI可能与成年后的IBD风险相关,较高的BMI可能增加克罗恩病的风险,而较低的BMI可能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
身高体重指数(BMI)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优特克单抗
mBio:粪菌特征或可预测优特克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效果
靶向TNF-α的治疗常用于克罗恩病患者,但如何预测治疗的效果是个难题。利用治疗前的基础粪便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构建随机森林模型,或可用于预测患者对优特克单抗治疗的应答。
优特克单抗
克罗恩病
生物标志物
IBD
Stelara
克罗恩病
IBD:NOD2基因突变对粪便菌群无显著影响
NOD2是一种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其基因变异与克罗恩病有关。近期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F:4.525]发表的研究分析了人体中NOD2基因型与粪便菌群的关系,未发现二者有显著关联,推测NOD2变异可能仅在黏膜水平影响疾病。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克罗恩病
NOD2基因突变
NOD2基因
Nod2
microbiota
克罗恩病
Gut:欧洲克罗恩病患者的病程进展及治疗
这是近期Gut[IF:16.658]发表的一项对欧洲克罗恩病患者的追踪访问研究,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克罗恩病
病程
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
Gut:如何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肛周瘘(综述)
这是Gut[IF:16.658]发表的一篇重要临床相关综述,针对克罗恩病患者的肛周瘘治疗做了系统性论述,货很干,临床指导意义很强,值得专业人士好好读读。
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
肛周瘘
biologics
colorectal surgery
多重耐药蛋白1(Mdr1)
Immunity:Mdr1抑制胆汁酸引起的T细胞介导的炎症
!!!小崔,11442和11443一起发!!! 这是Immunity近期发出的关于回肠炎症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明确CD4+效应T细胞(Teff)的异生物质转运蛋白Mdr1如何在胆汁酸存在时维持和促进T细胞稳态以控制炎症,这值得专业人士特别关注。
多重耐药蛋白1(Mdr1)
胆汁酸
T细胞稳态
克罗恩病
回肠炎
1
2
3
4
下一页
关闭
用微信扫描上面二维码,验证身份
提醒:您需要先关注微信公众号“热心肠先生”,才能验证通过!
验证成功,
3
秒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