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读懂肠道(11):一方水土一方菌
热心肠先生 2024-02-02
山川异域,菌群有别。

中国的长江流域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沐浴着充满能量的阳光,享用着奔流不息的活水,呼吸着以氮氧为主的空气;土壤里有相似的无机和有机营养,食物链也遵循着从顶端到底端的法则,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并没有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风土人情截然不同,生活其间的物种也大为迥异。

一方水土,塑造了一方生态系统,也造就了一方文化,养育出饮食习惯、生活生产方式以及思想观念都自有特点的一方人。而我们人体的微生态,也会受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同为一方人的共性,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一方菌”。

相似的地理塑造相似的环境,相似的环境造就相似的微生物,相似的微生物也因此更多定居在同一方人的身上。饮食习惯或许是塑造一方菌的最大力量,比如四川人肚子里的微生物或许更钟爱辣椒,广东人肚子里可能有更多爱喝汤的“小精灵”。此外,一方水土里的人,往往具有更为相近的遗传基因背景,肚子里的微生物也因此会长得更像一点。

肠道菌群与很多疾病都密切相关。要解开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楚肠道菌群在疾病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数据的积累,让科学家们有了惊讶的发现。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周宏伟教授,就曾在《肠·道》演讲中介绍他和团队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

“在我们的这个研究中间,纳入了不同的人的地理分布,它是通过一种随机地理分层抽样的方式抽样的。可以看到这个地理因素,它比其他的像年龄、血压、性别等因素要高出一个数量级。也就是它对菌群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认知的疾病、年龄、粪便评分等这些过去明确的显著性因素对菌群的影响。

“我们课题组在几年前就已经观察到,并且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什么重要的事情呢?就是菌群存在非常重要的地域性,包括健康菌群,包括疾病菌群。”

古人远行,在出门时会带上故乡的一包土壤或石头,到了远方用来泡水饮用。这故乡的土石,不仅是乡愁的寄托,或许也含有避免“水土不服”的故土“菌气”。借助科学的力量,今人或有可能破解蕴藏在古老习俗中的奥秘。

插画作品赏析

《山川异域菌有别》

作品描绘了四个不同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四川成都的熊猫、金丝猴,湖北石首的麋鹿、白鳍豚,江苏盐城的丹顶鹤,以及草原上的牛羊。我们体内的微生物,也如同这些代表性动物一样,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地域差异。

《菌自故乡来》

一左一右的两只动物正在进餐,筷子、勺子、小笼包、米饭、螃蟹——中式饮食习俗的代表,刀叉、比萨、沙拉、面包——西式饮食习俗的代表。相对而开的桃花与圣诞花,则象征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两只动物的周边环绕着形态各异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寓意由于饮食习惯、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人群的微生物以及肠道微生态系统也有差异,但都会健康成长,生机勃勃。我们成长与生活的地方,不仅定义了“我来自何方”,也参与塑造了我们的肠道菌群,此之谓“菌自故乡来”。

《红与蓝》

作品以蓝紫色与红黄色形成的冷暖对比,强调了地域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差异。海洋与陆地的生态系统,不仅有以水母、海豚、鱼群、珊瑚与火烈鸟、梅花鹿、牡丹花、蝴蝶为代表的动植物的差异,也有各种微生物的差异。

《和而不同》

孔子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君子虽然见解各有不同,但不失彼此间的和谐。这个道理,大到民族、国家,小至个体的微生态系统,皆可适用。作品以青龙、仙鹤、荷花与凤尾等典型东方文化元素,与火烈鸟、和平鸽、棕榈树、蛇等典型西方文化元素,二者构成隐约的太极图造型,寓意中西方文化各有特色,各美其美,而又风月同天,和谐共存。蜿蜒的河流中漂浮着多种微生物,隐喻了中西方人群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和而不同。

了解更多作品详情可访问:

https://www.chinagut.cn/art/

专家简介
蓝灿辉
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
iMeta期刊联合创办人及执行主编
笔名热心肠先生,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学术期刊iMeta联合创办人与执行主编,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副会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组专委会委员,《热心肠日报》创始主编,CHINAGUT(中国肠道大会)创始发起人。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