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锋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
从事生命组学与食品营养学科交叉方向的研究,聚焦菌群及代谢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代表作发表在Cell、Gut、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论文累计引用超3000次,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研发课题。
吴金雨+赵方庆+王金锋Cell子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微生态失调
近期,温州医科大学吴金雨、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中国农业大学王金锋与团队在Cell Reports上发表针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微生态的最新工作,通过对133例pSS患者微生态分析发现其粪便、口腔和阴道菌群紊乱,且菌群变化可能先于pSS症状的出现。羟氯喹治疗可部分恢复菌群组成。这些研究成果为微生态与pSS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2-09-28
赵方庆等GUT:对新生儿肠菌的影响,宫内环境>遗传因素
华中科大宁康团队近期在iMeta发表综述文章。在本研究中,作者专注于定量的分析宏基因组数据中蕴含的菌群生态和进化模式,解码这些模式与蛋白质结构的复杂关系,并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模式来提高蛋白质结构预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作者从生态和进化模式角度出发,解码了宏基因组数据与蛋白质结构的复杂关系,并在宏基因组数据中发现了可用于高效补充蛋白质同源序列的靶向方法。本研究在有效利用宏基因组数据搜索同源序列并预测蛋白质结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2022-04-07
王金锋+赵方庆:婴儿肠道菌群的肠型和演变模式
Genome Biology最新发表了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王金锋、赵方庆与团队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全球近2000名婴儿的近1.4万个肠道菌群数据进行大规模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婴儿的肠型划分及其转变的规律,对于研究生命早期的肠道菌群发育模式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1-08-27
赵方庆+王金锋:阴道菌群移位可影响子宫健康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王金锋与研究团队的研究文章,首次揭示了阴道和子宫菌群的共变特性,表明阴道菌群移位可对子宫菌群和子宫健康造成影响,提示靶向阴道菌群或能用于改善子宫健康。
2021-07-12
赵方庆+张发明:提高FMT疗效,如何选择供-受体配对?
① 纳入61例进行FMT的IBD患者,结合额外14个FMT队列数据(IBD和CDI),研究供/受体的肠道菌群特征与FMT疗效的关系;② 根据菌群中的优势菌,发现受体和供体中各自普遍存在2种肠型(RCPT/E和B,DONOR/P和B);③ 分析供体和FMT前后受体菌群组成的相似程度,并计算受体FMT后的定植菌/土著菌的比值,表明供体细菌在受体中的植入有助于FMT应答;④ 分析供-受体肠型表明,RCPT/E对2种供体肠型的应答都较好,而RCPT/B对DONOR/P应答较好;⑤ 通过机器学习建立基于肠型的供体选择模型,在42例IBD的验证队列中,符合该模型配对的FMT应答率高达93.3%。
2022-07-19
赵方庆等GUT:对新生儿肠菌的影响,宫内环境>遗传因素
① 纳入150对单和双绒毛膜的双胞胎,研究遗传和宫内环境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选择性FGR中的肠道菌群和代谢的紊乱及其对健康的长期影响;② 不良宫内环境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大于遗传因素,该作用与选择性FGR的严重程度相关,不良宫内环境减少了可遗传细菌种类的定植;③ 选择性FGR双胞胎新生儿中,肠球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丰度降低,粪便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水平下调;④ 新生儿粪便半胱氨酸水平与之后的身体和神经认知发育呈正相关。
2022-04-06
赵方庆团队:揭秘中国女性阴道菌群结构与围产期事件的关联
① 纳入454名妊娠期女性,在孕期及产后6周采集阴道菌群进行检测;② 考虑了流产史、高血压病史、分娩方式和产妇年龄等因素后,女性在妊娠期和产后的阴道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③ 包括乳酸菌属和两乳酸杆菌种在内的21种细菌丰度的共变异可能解释了不同的病史和妊娠结局下阴道菌群的变异;④ 在胎膜早破(PROM)相关的早产和非PROM早产女性中,阴道菌群结构不同,可以通过菌种丰度识别判别早产类型。
2022-01-27
王金锋+赵方庆:婴儿肠道菌群的肠型和演变模式
① 分析17国1956名婴儿前3岁的13776个粪便菌群,发现可分为4个肠型,分别以厚壁菌门、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和普氏菌属为主导;② 厚壁菌和双歧杆菌肠型对应早期发育阶段,群落结构较不稳定、菌群成熟度较低,而拟杆菌和普氏菌肠型对应后期阶段,菌群多样性较高、群落内联系更强;③ 生态模型和功能分析表明,从婴儿向成年的菌群转变模式是确定的、可预测的,厚壁菌和双歧杆菌肠型随成长而被拟杆菌和普氏菌肠型所替代,伴随代谢通路的变化。
2021-08-24
赵方庆+王金锋:阴道菌群移位可影响子宫健康
① 分析145名女性的阴道和子宫菌群,结合挖掘已报道数据和动物实验,来研究女性生殖道中的微生物移位现象及其对子宫健康的影响;② 子宫和阴道菌群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存在同步变化且随年龄增长逐渐趋同,流产史和分娩方式影响二者的群落结构和相似性,慢性子宫内膜炎中存在子宫和阴道菌群失调;③ 大鼠中,向阴道移植菌群可影响子宫菌群的组成,特定的阴道细菌可诱导或减轻子宫内膜炎;④ 阴道菌群的上行移位可影响子宫菌群和子宫内膜健康。
2021-07-07
张红萍+王金锋:口腔菌群助力识别妊娠糖尿病
① 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两种口腔样本(唾液和牙菌斑)的菌群,与牙周炎或龋病患者的口腔菌群表现出显著差异;② GDM与牙周炎之间可能的关系可能与链球菌属和韦荣球菌属的丰度降低有关,就菌群的变化而言,GDM与龋病之间几乎没有关系;③ 利用口腔菌群中的细菌生物标志物,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的GDM分类模型;④ 唾液或牙菌斑中的某些细菌可以有效区分GDM孕妇和健康孕妇。
2021-01-20
北京师范大学团队:空气污染增加新生儿黄疸风险
① 纳入北京市25782名新生儿数据,并收集同期空气污染监测站的数据;② 暴露在PM2.5浓度在10-35、35-75、75-200ug/m3的儿童,其胆红素水平随着PM2.5的浓度每增高一个单位,胆红素分别增高0.076、0.029、0.009mg/dL;③ 暴露于SO2浓度10-15、>15ug/m3的儿童,其胆红素随着SO2浓度每增高一个单位,分别增高0.094、0.161mg/dL;④ 胆红素水平随着CO增加一个单位,每增加0.351mg/dL;⑤ 胆红素的增加与上述污染物的暴露时间呈线性递增关系。
2019-08-20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3
2022
2021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
从事生命组学与食品营养学科交叉方向的研究,聚焦菌群及代谢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代表作发表在Cell、Gut、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论文累计引用超3000次,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研发课题。
2007.09—2010.07,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
2021-04~至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多组学整合评价人体健康及膳食维护效果
靶向消化道菌群的母婴及孕产期精准营养
噬菌体及病毒组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噬菌体技术专委会委员,Science Bulletin、Medicine in Microecology等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