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3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张晨虹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在肠道菌群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关系的领域进行了近10年的研究,在通过营养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肥胖和2型糖尿病方面做出了突出成果。博士论文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入选上海市科委扬帆英才计划,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在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863”项目等科研课题中承担重要工作。发表SCI论文30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杂志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ISME Journal等发表论文12篇。
主页
介绍
成果
最新动态
更多>>
祝贺10位热心肠智库专家入选科睿唯安2022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涵盖交叉学科、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
2022-11-16
袁慧娟+张晨虹等:肠道菌群调控代际遗传预防糖尿病新机制
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袁慧娟及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张晨虹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妊娠期高血糖模型,发现母亲孕期糖代谢异常会影响子代糖代谢表型,且糖代谢异常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也会通过垂直传递影响子代的肠道菌群,通过剖腹产和交叉喂养可阻断这种垂直传递,改善后代糖代谢。总之,该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调控代际遗传预防糖尿病的新机制,为通过靶向肠道微生态干预早发糖尿病提供了新支撑。
2022-08-17
程蜀琳+陈洛南+张晨虹:脂肪肝患者肠道菌群网络对运动和饮食干预的响应
运动和饮食干预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方法,然而,运动和饮食干预如何影响患者的肠道菌群?目前还存在很多未知。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发表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运动转化医学中心程蜀琳团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洛南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晨虹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通过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揭示了运动和饮食干预对NAFLD患者肠道菌群网络的影响,以及菌群网络用于预测个体干预效果的潜力,为NAFLD的个性化治疗带来了新启示。
2022-05-12
国内团队: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的肠道菌群和代谢谱特征
河南省人民医院袁慧娟作为通讯作者、河南省人民医院方圆圆等与上海交通大学张晨虹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Diabetes Care发表研究,对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经典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LADA患者的肠道菌群以及粪便和血清代谢物的特征,表明肠道菌群和代谢物可能参与LADA的发生发展,为治疗LADA提供了新思路。
2021-10-13
《热心肠日报》解读
更多>>
张晨虹+丁晓颖等:2型糖尿病中肠道菌群不只受血糖水平影响
① 根据血糖、胰岛素和血脂水平等16项临床参数,采用无监督方法将258名参与者分为3个簇;② 属于Barnesville和另枝菌属的扩增子序列变体(ASVs)在簇1中富集,其中参与者血糖水平最低,胰岛素敏感性高,粪便短链脂肪酸浓度高;③ 属于普雷沃氏菌和活泼瘤胃球菌的ASVs在簇2中富集,其特征为中等水平的血糖,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高水平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④ 属于普雷沃氏菌和普通拟杆菌的ASVs在簇3中富集,其特征为高水平的血糖和胰岛素缺乏。
01-18
程蜀琳+陈洛南+张晨虹:脂肪肝患者肠道菌群网络对运动和饮食干预的响应
① 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8.6个月的运动和/或饮食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② 运动和/或饮食干预改变了患者菌群结构和功能,这与肝脂含量和短链脂肪酸的变化相关;③ 菌群网络分析表明,干预提高了肠道微生态系统稳定性,从而影响肝脂含量的改善,其中运动+饮食干预使基石分类群更加多样和稳定,而运动或饮食的单独干预增加了网络的连接性和稳健性;④ 个体的基线肠道菌群网络可预测干预对肝脂含量的个体化影响。
2022-05-10
国内团队: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的肠道菌群和代谢谱特征
① 纳入30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31例经典1型糖尿病(T1D)、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9例健康人,分析菌群和代谢物;② LADA组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结构和组成与其他组明显不同,其产SCFA菌丰度最低,且菌群结构与自身免疫抗体GAD阳性的T1D患者更相似;③ 7个血清代谢物模块和8个粪便代谢物模块在LADA组和其他组之间存在差异,与自身抗体水平、HbA1c、胰岛功能或炎症因子等相关;④ 肠道菌群和代谢物可能参与LADA的发生发展。
2021-10-07
上海交大张晨虹:生酮饮食对糖脂代谢、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① 小鼠摄入两种生酮饮食(KDR含89.5%脂肪,KDH含91.3%脂肪);② KDR导致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稳态受损,KDH促进脂质积累,KDR损伤糖代谢与其较高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相关;③ KDR与KDH均改变了小鼠的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降低短链脂肪酸及色氨酸代谢产物,增加脱氧胆酸;④ KDR富集拟杆菌属等与血糖稳态失调指标正相关的细菌,KDH富集毛螺菌科等与脂肪积累指标正相关的细菌;⑤ 临床试验常用的生酮饮食配方也可引起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积累。
2021-03-30
湘雅医院:症状性手骨关节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
① 纳入1388名平均年龄为61.3岁的受试者,其中症状性手骨关节炎(SHOA)的患病率为5.2%,对粪便菌群进行测序分析;② 粪便菌群的β-多样性(而非α-多样性)与SHOA显著相关;③ 粪便菌群中更高的嗜胆菌属与脱硫弧菌属相对丰度、更低的罗斯氏菌属相对丰度与SHOA相关;④ 功能分析显示,SHOA患者的粪便菌群中,与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脂质代谢相关的通路发生显著变化。
2021-03-24
张晨虹团队:能量摄入、禁食和膳食结构,对代谢和菌群有何影响?
① 正常饮食或高脂饮食小鼠分为4组:自由进食、CR、IF或IFCtrl;② 正常饮食组:IFCtrl的糖脂代谢改善效果与CR相似,IF无改善作用;③ 高脂饮食组:IF改善糖脂代谢,效果不如CR和IFCtrl;④ CR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稳定,并与自由进食小鼠有显著差异;⑤ IF及IFCtrl小鼠的肠道菌群在禁食-复食中表现出周期性动态变化,每个周期后的菌群分别与自由进食及CR小鼠相似;⑥ 无论进食方式与膳食结构,Lactobacillus murinus OTU2丰度较高与糖脂代谢改善相关。
2021-03-19
张抒扬+张晨虹等: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中的遗传与菌群因素
① 对1名早发心梗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临床筛查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将该患者和另外9名家庭成员诊断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② 共分离分析表明,LDLR基因的c.1723C> T错义突变是造成该家庭成员高血脂以及早发冠心病的原因;③ 采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肠道菌群发现,与没有该突变但患有高脂血症的个体相比,有该突变的FH个体中,Prevotella dentalis升高且与LDL-C水平密切相关;④ 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与遗传易感性高脂血症相关的胆固醇紊乱。
2021-03-02
代表性文章
更多>>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2
FA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fluences glucose metabolism in offspring of mice with hyperglycaemia in pregnancy
Microbiome, 10.1186/s40168-022-01318-8
点击查看热心肠日报解读
C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or response of microbiome network to exercise and diet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t Commun, 10.1038/s41467-022-29968-0
点击查看热心肠日报解读
CA
Ginsenoside Rb1 Improves Metabolic Disorder in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e Mice Associated With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FMICB, 10.3389/fmicb.2022.826487
FA
Cardiovascular benefits of empagliflozin are associated with gut microbiota and plasma metabolites in type 2 diabetes
J CLIN ENDOCR METAB, 10.1210/clinem/dgac210
点击查看热心肠日报解读
CA
High-Fiber Diet or Combined With Acarbose Alleviates Heterogeneous Phenotype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
FRONT ENDOCRINOL, 10.3389/fendo.2021.806331
2021
CA
Insights into gut microbiome and its functional pathways in asthma patients throug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Future Microbiol, 10.2217/fmb-2020-0101
CA
Ketogenic Diets Induced Glucose Intolerance and Lipid Accumulation in Mice with Alterations in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
mBio, 10.1128/mBio.03601-20
点击查看热心肠日报解读
CA
The effect of calorie intake, fasting, and dietary composition on metabolic health and gut microbiota in mice
BMC BIOL, 10.1186/s12915-021-00987-5
点击查看热心肠日报解读
CA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enomics and Metagenomics in a Heterozygote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amily
FCIMB, 10.3389/fcimb.2021.605954
点击查看热心肠日报解读
2020
FA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perties of gut microbiota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PDI, 10.1177/0896860820976983
发明专利
新型双歧杆菌益生菌菌株,专利号:2017800027222
作为肠道菌群的益生基础菌种的双歧杆菌,专利号:2015800813423
纤维组合物在制备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食品中的用途,专利号:201610972823X
一种组合包在制备用于减少肠道内菌群耐药基因组的食品、药品等中的应用,专利号:201510786350X
头衔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简介
在肠道菌群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关系的领域进行了近10年的研究,在通过营养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肥胖和2型糖尿病方面做出了突出成果。博士论文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入选上海市科委扬帆英才计划,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在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863”项目等科研课题中承担重要工作。发表SCI论文30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杂志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ISME Journal等发表论文12篇。
教育经历
2001-2005,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
2005-2007,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
2007-2011,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1.6-2013.9,法国国家农业科学院 ,博士后
2013.10至今,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
主要进行人体及动物肠道菌群的研究。以元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手段,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节食及功能性食品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互作,研究肠道菌群在肥胖等复杂代谢性疾病以及衰老中的作用。
其他社会职务
上海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所获荣誉
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其他专家
更多>>
谷立川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马现仓
西安交大一附医院精神科教授,副院长
吴岳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