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磊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合成微生物组学中心主任
戴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负责人,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戴磊实验室致力于对宿主共生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和功能进行精准表征和调控,解决人体健康、农业生产等重大问题。近五年研究成果以(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在Cell Host & Microbe、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ISME Journal、ACS Synthetic Biology、iMeta等学术期刊。
戴磊+刘洋彧Nature子刊: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外来细菌的定植结局
复杂群落的外来细菌定植结局取决于复杂的种间相互作用,其中很多暂未被揭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戴磊、哈佛大学医学院刘洋彧与团队发表研究,基于数据驱动预测外来细菌的定植结局。
03-20
马迎飞+戴磊等Cell子刊:通过噬菌体培养组解析肠道暗物质
中科院先进院马迎飞、戴磊与团队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重要研究,首次建立了大规模肠道主要共生细菌噬菌体培养组技术,利用噬菌体培养物解析了肠道细菌和噬菌体长期共存的机制,并展示了这些噬菌体在肠道菌群调控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针对肠道主要共生细菌构建噬菌体资源库,展示了这些噬菌体培养物在肠道菌群调控中的价值。利用这一资源拟开展的肠道噬菌体和细菌的互作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功能和作用,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3-04-15
戴磊等Nature子刊:新型成像技术助力解析微生物组空间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戴磊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容错编码的序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解析复杂微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该方法可识别复杂群落中的不同微生物物种,在单细胞尺度上原位解析微生物物种间以及微生物-宿主间的互作。总之,该技术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生态和功能的重要工具,值得关注。
2023-03-22
戴磊团队:解析膳食纤维干预下肠道微生物组的生态应答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戴磊团队在ISME Journal上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广义Lotka-Volterra(gLV)模型为框架,解析膳食纤维干预下肠道菌群应答的生态学机制,发现某些细菌在菊粉作用下显著增加,其基线丰度和种间竞争解释了微生物群落密度和组成动态的基线依赖性,并揭示了微生物生态网络对于理解与预测肠道菌群应答的重要性。总之,该研究为未来系统理解肠道菌群的生态学规律以及开发相应的精准营养调控手段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2-06-02
马迎飞+戴磊等Cell子刊:通过噬菌体培养组解析肠道暗物质
① 针对肠道常见共生细菌开发了一系列噬菌体分离培养技术,成功获得了可以分别侵染其中42个细菌种的209株非冗余噬菌体;② 基因组分析揭示了分离噬菌体的多样性,并发现了两个噬菌体新科;③ 肠道细菌在菌株水平多样性的噬菌体抗性机制是肠道细菌和噬菌体长期稳定共存的重要原因;④ 拟杆菌和副杆菌菌株在噬菌体易感性方面表现出很大差异;⑤ 噬菌体混合物可减少体外群落中目标物种的丰度。
2023-04-12
戴磊等Nature子刊:新型成像技术助力解析微生物组空间结构
① 通过连续几轮探针杂交、解离及结合纠错策略,开发一种可容错编码的序贯荧光原位杂交(SEER-FISH)技术,用于解析微生物群落空间结构;② SEER-FISH对体外合成菌群组成识别具有可重复性和准确性,能够准确量化群落物种的组成变化;③ SEER-FISH解析并勾勒了拟南芥根表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地理图,发现菌与菌间存在显著空间关联及微生物细胞聚集;④ 外源添加拟南芥根分泌的代谢产物植保素和香豆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改变物种间的空间关联。
2023-03-17
iMeta: 中国科学院开发可同时提取共存菌株的组成和基因成分谱的菌株分析工具
① 本研究提出了StrainPanDA(菌株水平的泛基因组分解分析);② StrainPanDA使用多宏基因组样本的泛基因组覆盖分布进行分析,同时获取菌群中共存菌株的组成和基因成分谱信息;③ StrainPanDA能准确且可靠地推断模拟数据集中各菌株的组成比例和基因成分谱;④ StrainPanDA所提供的菌株组成和基因成分谱的关联信息,进一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菌群的适应性变化和菌株特异性功能(例如营养利用和致病性)之间关系。
2022-08-01
戴磊团队:解析膳食纤维干预下肠道微生物组的生态应答
① 通过给不同菌群组成的同种小鼠饲喂膳食纤维,解析其干预下肠道菌群应答的生态学机制;② 菊粉会引起肠道菌群快速改变,然后逐渐稳定,该动力学依赖基线菌群组成;③ 通过构建生态模型,发现某些细菌在菊粉作用下显著增加,其基线丰度和种间竞争解释了微生物群落密度和组成动态的基线依赖性;④ 粪便中SCFAs水平与菊粉应答细菌相关,但个体差异阻碍机器学习模型对SCFAs的预测;⑤ 饲喂淀粉发现类似结果,人体肠道菌群同样对膳食纤维呈动态反应。
2022-05-21
戴磊团队:老年小鼠移植肠道菌群的建立和恢复
① Abx抗生素处理的老年小鼠(20个月龄),进行自体或异体(不同供应商的2个月龄小鼠)粪菌移植(FMT),观察其肠道菌群重建及弹性;② Abx抗生素处理后8周内,老年小鼠菌群多样性和结构无法自发恢复到原始水平;③ 自体或异体FMT后,老年小鼠在抗生素处理21天后多样性完全恢复,结构恢复到供体相似水平;④ FMT对老年小鼠的肠道宏基因组和结肠转录组存在长期影响;⑤ 与自体FMT相比,异体FMT后建立的菌群在DSS诱导结肠炎期间的恢复力更差。
2021-12-17
兰平、何真等:锁定肠系膜脂肪中的促肠炎细菌
① 纳入48名克罗恩病(CD)患者和16名非CD患者(对照),对肠系膜脂肪组织(mAT)进行多组学分析;② CD患者的mAT菌群与对照不同,且与mAT的宿主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变化相关,mAT中存在变形菌门细菌与CD进展相关;③ 在结肠炎模型小鼠中,共定植从CD mAT中分离出的5个菌株能加剧疾病,其中,A. pulmonis(Ap)可显著促炎,在加剧结肠炎中起主要作用;④ Ap可损伤小鼠肠道黏液层、移位至mAT,在CD患者的mAT和黏膜层中Ap水平也显著升高。
2021-11-23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合成微生物组学中心主任
戴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负责人,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戴磊实验室致力于对宿主共生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和功能进行精准表征和调控,解决人体健康、农业生产等重大问题。近五年研究成果以(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在Cell Host & Microbe、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ISME Journal、ACS Synthetic Biology、iMeta等学术期刊。
2005.09—2009.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学士学位
2009.09—2014.08 麻省理工学院 物理学博士学位
2015.01—2018.03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博士后
2018.04—今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以定量生物学为核心,以高通量的筛选实验、生物信息学、统计模型为手段,以生物大分子、微生物为对象,来研究蛋白质进化、合成微生物群落、药物设计等。
美国物理学学会2014年度“生物物理最佳博士论文奖”
美国Jane Coffin Childs基金会HHMI博士后奖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Whitaker生命科学基金会奖”
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