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龙+姜葵:生命早期药物暴露对肠道菌群和疾病的影响(综述)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曹海龙、姜葵与团队发表最新综述,集中讨论常用处方药对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影响,这些影响如何促进疾病的发展,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案。
2024-02-08
曹海龙+王邦茂等: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希望——粪菌移植(综述)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曹海龙、王邦茂与团队发表综述,回顾总结了粪菌移植(FMT)在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和减轻肿瘤相关并发症方面的作用,同时讨论了FMT在增强肿瘤免疫治疗应用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024-01-24
曹海龙+王邦茂等:脱硫弧菌如何加剧结肠炎?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王邦茂、Weilong Zhong、南开大学医学院苏小敏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临床样本和动物实验发现,脱硫弧菌会与新型肠上皮免疫受体LRRC19相互作用并加剧结肠炎,值得关注。
2024-01-10
曹海龙团队:脱硫弧菌如何影响溃疡性结肠炎?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的曹海龙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文章,发现丁香素靶向调节脱硫弧菌引起的NAIP/NLRC4炎症小体的激活和巨噬细胞焦亡,从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2023-08-23
曹海龙等:新冠感染者的肠道微生态(综述)
天津医大总医院消化科曹海龙与团队近期在Gut Microbes发表综述,总结了关于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期间和之后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改变的最新证据,并重点介绍了靶向肠道菌群的潜在治疗策略,为未来的COVID-19管理提供新见解。
2023-06-30
曹海龙+王邦茂等:基于一氧化氮的特异性给药系统或可缓解肠道损伤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刘阳平、侯静丽、曹海龙、王邦茂及团队在Redox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合成了α-葡萄糖苷酶激活的聚合型NO供体(CS-NO),可延长CS-NO在胃肠道的停留时间,避免其进入体循环从而在小肠特异性释放NO。动物实验发现CS-NO通过减轻肠道炎症和改善肠屏障可有效减轻消炎痛诱导的小肠损伤,总之,该研究为开发基于NO的非类固醇抗炎药所致小肠损伤的治疗策略铺平了道路,值得关注。
2023-02-10
曹海龙团队:IBD中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综述)
天津医科大学的曹海龙团队在Computational and Structural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IBD患者的肠道代谢组变化,包括脂肪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色氨酸、精氨酸、多胺、牛磺酸)、次级胆汁酸等代谢产物,并讨论了靶向代谢产物治疗IBD的潜能。
2022-07-26
曹海龙+王邦茂:布拉氏酵母菌如何改善小鼠的IBS腹泻?
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真菌益生菌,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然而,布拉氏酵母菌缓解IBS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的曹海龙和王邦茂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于Pharmacological Research的一项动物研究发现,布拉氏酵母菌可通过激活EGFR上调SERT,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最终抑制肠道运动改善IBS症状。
2022-06-18
天津总医院:短链脂肪酸可否用于改善大肠癌? (综述)
这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曹海龙、Zhong Weilong与团队发表的综述。结直肠癌(CRC)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s)是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研究表明,SCFAs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肠道功能和肠道内代谢,并且补充SCFAs产生菌可以抑制肠肿瘤的发展。文章认为,SCFAs有望成为CRC的诊疗靶点。
2022-05-23
曹海龙团队:胆汁酸-肠道菌群互作在IBS中的作用 (综述)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团队在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上发表一项最新综述,重点讨论了胆汁酸和肠道菌群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中的复杂关系,并描述了可能的分子机制,主要是法尼酯X受体和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5诱导的信号传导。此外,还评估了饮食干预、益生菌/益生元、粪菌移植等靶向调节胆汁酸-肠道菌群轴的IBS治疗策略。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治疗IBS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2022-05-14
天津总医院:早期定植LGG可缓解小鼠子代成年期焦虑样行为
新生儿期是大脑和肠道发育的关键时期,微生物-肠-脑轴被认为是焦虑等精神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肠道菌群的早期干预对于预防焦虑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团队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益生菌LGG在小鼠生命早期的定植可保护肠道屏障,改变肠道-大脑连接,进而缓解其成年期的焦虑样行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焦虑预防策略,对于研究肠脑轴、开发缓解压力和焦虑的调整手段具有参考价值。
2022-03-23
曹海龙等:早期定植LGG可抑制肠道肿瘤形成
研究显示,鼠李糖乳杆菌GG(LGG)在生命早期的定植对健康有长期积极的影响。天津医科大学的曹海龙、Weilong Zhong和姜葵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发表文章,发现LGG在生命早期的定植有助于抑制子代成年期的肠道肿瘤形成。
2022-02-14
曹海龙、孙涛等:菌群代谢物脱氧胆酸促肠癌发生
高脂饮食会导致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次生胆汁酸的产生,如肠道中的脱氧胆酸,它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血管生成拟态是癌症恶性转化的关键事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缺乏相关研究。天津医科大学的曹海龙、Weilong Zhong和南开大学的孙涛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ancer Science发表文章,发现菌群代谢产物DCA通过激活VEGFR2促进VM和EMT,进而加剧肠癌发生。
2021-12-13
曹海龙团队:出生前的母亲压力可恶化后代小鼠的结肠炎
天津医科大学的曹海龙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出生前的母亲压力可通过诱导后代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并损伤肠道屏障功能,从而导致低度肠道炎症,并恶化成年后的DSS诱导结肠炎。
2021-12-07
曹海龙+雷平+王邦茂:新生小鼠定植鼠李糖乳杆菌可减轻炎症反应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曹海龙、雷平和王邦茂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发表文章,发现给怀孕的小鼠或新生小鼠定植鼠李糖乳杆菌GG可缓解子代的炎症反应,保护肠道。研究或可为预防年龄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2021-11-26
曹海龙团队:癌症中的瘤内菌群(综述)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 Reviews on Cancer近期发表了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天津总医院曹海龙团队的综述文章,详细阐述了肿瘤内菌群对癌症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的影响和机制,总结了不同癌症类型中的瘤内菌群特征,探讨了如何利用瘤内菌群进行癌症治疗,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2021-10-18
曹海龙+王邦茂:母亲吃太多乳化剂,或导致后代菌群失调及肠道炎症
天津总医院的曹海龙、王邦茂与研究团队在mSystem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母鼠摄入乳化剂P80后,可通过扰乱肠道菌群,破坏后代小鼠的肠道屏障并诱导低度肠道炎症,同时可恶化后代小鼠成年后的DSS诱导的结肠炎。
2021-03-28
天津总医院:肠道真菌组或是大肠癌治疗的新靶点(综述)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曹海龙团队发表在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Reviews on Cancer上的一项综述文章,总结了肠道真菌在结直肠癌发展中的作用,着重介绍了真菌潜在的致癌机制,并对真菌标志物和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讨论。
2020-12-14
天津总医院+南开大学:白杨素或可抑制大肠癌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王邦茂和曹海龙、南开大学的孙涛和杨诚与团队在Theranostics发表研究,揭示了结直肠癌(CRC)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一种分子机制,并发现白杨素可在体内外抑制CRC细胞的生长和EMT。
2020-10-19
天津总医院:肠道菌群的采样方法(综述)
天津总医院曹海龙和王邦茂与团队,近期在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发表综述。
2020-08-13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