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粪便菌群
文章数:57篇
骨髓增殖性肿瘤
菌群组成或影响骨髓增生性肿瘤患者的炎症状态
骨髓增生性肿瘤(MPN)是一种慢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炎症在其发生、发展和症状学中起着关键作用。而菌群具有在癌症中调节炎症的能力。Microbiology spectrum近期发表的文章,对MPN和非MPN患者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菌群存在显著差异,特定的菌属在PMN的慢性炎症中具有重要作用。
骨髓增殖性肿瘤
炎症
粪便菌群
肥胖
肥胖猫具有独特的肠道菌群特征
Microbiology spectrum近期发表的文章,对同一个研究环境中肥胖/超重和体重正常的猫进行粪便菌群分析,发现肥胖/超重猫的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多样性降低,同时鉴定出7个显著改变的物种和功能组,可作为肥胖的菌群提示。
肥胖
猫
粪便菌群
胰腺癌
粪便菌群或能用于胰腺癌早筛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癌症,死亡率极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早期诊断手段。近期研究表明,微生物组与PDA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或能为PDAC的无创诊断提供新选项。Gut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在欧洲的2个PDAC队列中探索了粪便和唾液微生物组用于PDAC诊断的潜力,表明粪便微生物组特征或能用于PDAC的早期无创筛查,当与现有的低特异性标志物(血清CA19-9)联用时能使准确性达到0.94 AUROC。
胰腺癌
诊断标志物
粪便菌群
胰腺导管腺癌
肝硬化
鉴别肝硬化和肝性脑病,粪便菌群优于唾液菌群
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4种机器学习模型,对比了粪便和唾液菌群在区分健康人和肝硬化患者以及肝性脑病等更严重肝硬化患者方面的表现,发现粪便菌群表现更佳。因此,作者认为,尽管粪便样本的收集没有唾液那样方便,也仍应首选分析粪便菌群。
肝硬化
肝性脑病
唾液菌群
粪便菌群
菌群标志物
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粪便菌群vs肠黏膜黏附菌群
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粪便和直肠拭子采样对肝硬化患者的粪便菌群和肠黏膜黏附菌群进行表征分析,两者具有不同的特征。同时揭示出肠黏膜粘附菌群的特征与黏膜微环境中丰富的氨基酸/氮与碳水化合物限制相一致,同时与酒精性肝硬化相关的独特特征可能与宿主衍生代谢物对肠道微生物组分的影响相一致。
酒精性肝硬化
粪便菌群
肠黏膜黏附菌群
腺瘤
结肠菌群丰度可预测腺瘤的形成
Annals of Surger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腺瘤患者的粪便和粘膜相关菌群具有独特模式,而且粘膜菌群对腺瘤状态具有高度的预测性。
腺瘤
粘膜菌群
口腔菌群
粪便菌群
过敏
粪便微生物群影响学龄儿童的吸入式过敏风险
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较低的婴儿在早期具有较高的特应性疾病风险,但学龄期的儿童是否存在这种关联尚不清楚。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对1440名10岁儿童进行粪便菌群分析,发现学龄儿童中,粪便微生物群的多样性、相对丰度和功能途径与学龄儿童的经医生诊断的吸入性过敏反应具有相关性。
过敏
粪便菌群
学龄儿童
甲状腺癌
上海十院:甲状腺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
肠道菌群是影响甲状腺稳态的重要因素。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李丹和吕中伟合作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文章,通过分析甲状腺癌患者(TC)与健康对照(HC)的粪便菌群,发现甲状腺癌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将有助于阐明肠道菌群与TC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同时基于菌群变化构建预测模型,可对病人进行分层,或有助于精准医疗。
甲状腺癌
肠道菌群
人群队列数据
粪便菌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肠道菌群多样性或影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结果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CT)治疗导致患者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减少。而接受大剂量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CT)的患者也出现同样的抗生素治疗和营养改变,其肠道菌群是否发生变化?Blood近期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病人在接受auto-HCT移植前其粪便菌群多样性就低于健康对照,且移植后进一步减少。同时,移植期粪便菌群多样性低与较差的整体生存期或无疾病进展期有关。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粪便菌群
多样性
外科手术
检测粪便菌群或能评估外科手术预后
在外科手术前,通常要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用药和短时间禁食等准备工作。此前研究发现,以西式饮食(WD)喂养的小鼠,在进行这些术前准备步骤和后续的手术操作后,生存率较低(29%),可能与WD对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有关;而以低脂高纤维饮食(SD)喂养的小鼠,其术后生存率可达100%。Annals of Surgery近期发表的一项后续小鼠研究发现,WD饮食对菌群和手术预后的不良影响,可通过在术前进行一段时间的SD预康复所逆转。粪便菌群组成以及菌群产生的丁酸,或能作为无创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患者身体对手术的准备程度,预测手术预后。
外科手术
生物标志物
预康复
饮食干预
粪便菌群
母婴菌群
张和平团队:胎粪菌群或主要源于羊水菌群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文章,通过分析39对母婴的首次胎粪和母体样本(羊水、粪便、阴道液体和唾液) 微生物群探讨新生儿胎粪微生物群的母体来源,发现胎粪微生物来自多个部位,但主要来源于羊水菌群。
母婴菌群
Meconium
amniotic fluid
vaginal fluid
In utero colonization
肠易激综合征
IBS和胆汁酸吸收障碍的菌群和代谢组标志物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个异质性的疾病,目前对临床亚型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症状,缺少临床可用的生物标志物。这可能引起误诊,比如可引发腹泻的胆汁酸吸收障碍(BAM),因为症状相似,就常被误诊为腹泻型IBS,从而耽误治疗。Gastroenterolog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试图通过分析粪便微生物组以及尿液和粪便代谢组,来寻找可用于诊断IBS及其亚型的标志物。研究发现,IBS患者的尿液和粪便代谢组以及粪便微生物组,与健康人有显著不同,而这种差异与IBS临床亚型无关,提示现有的IBS亚型诊断标准,无法反映患者的菌群和代谢异常;此外,该研究还表明粪便代谢组特征可用于判断患者是否患有BAM,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这些发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IBS,提供了新的参考和视角。
肠易激综合征
machine learning
SeHCAT
stratification
Ruminococcus gnavus
纤维肌痛
纤维肌痛患者的菌群组分变化
纤维肌痛(FM)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以慢性广泛的疼痛、疲劳和睡眠障碍为特征,其诊断具有挑战性,且难以治疗。Pain近期发表的文章,对77名FM患者和79名对照进行粪便菌群测序分析,发现FM患者具有独特的粪便菌群特征,首次证明肠道微生物在非肠外疼痛中的改变,并且机器学习显示菌群组成可用于区分FM患者和对照。
纤维肌痛
fibromyalgia
Widespread pain
Microbiome
Gut–Brain Axis
结直肠癌诊断
Nature子刊:菌群结构和代谢物或可用于肠癌病变诊断
人类的肠道菌群和结直肠癌的发展有关。《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人群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发展的早期,粪便菌群和代谢组就开始发生变化,而且根据病变状态会进一步演化。该结果对于诊断结直肠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直肠癌诊断
人群研究
结直肠癌
粪便代谢组
粪便菌群
消化道菌群
从上到下,完整分析健康人消化道中的活菌群
目前对人体肠道菌群的研究,大多是分析粪便菌群,缺少对整个消化道(GI)不同部位菌群的整体了解。Gastroenterology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纳入了21名健康成年人,从上至下收集了8处GI样本,包括唾液、上GI粘膜(胃体、胃窦、十二指肠)、下GI粘膜(回肠末端、升结肠、降结肠)和粪便,鉴定出活菌群构成在不同个体间和不同部位间的差异,再次提示粪便菌群不能反映粘膜菌群的真实组成。
消化道菌群
Gut microbiota
Helicobacter pylori
Bacterial community
mucosal microbiome
菌群-宿主互作
荟萃分析指示肠道菌群或可用于疾病诊断
肠道菌群与许多人类疾病相关。《mSystems》近期发表荟萃研究,纳入近2000份人类粪便菌群数据,发现肠道菌群特征可用于区分疾病和健康人群,或有助于开发基于菌群分析的疾病诊断方法。
菌群-宿主互作
疾病诊断
arthritis
Cancer
Disease
肝脏代谢
肠道菌群及胆汁酸代谢影响宿主糖代谢
《Hepatology》 近期发表研究,发现阻断肠道的脂质运输可能改善糖代谢状况,该过程可能与菌群变化、胆汁酸代谢变化相关,尤其可能与Akk细菌的富集有关,对于阐释肠道菌群及其代谢对宿主的影响具有参考价值。
肝脏代谢
chylomicrons
abetalipoproteinemia
Akkermansia
bile acids
肝性脑病
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及与预后的关联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肝硬化急性肝性脑病(AHE)患者不同时期阶段的粪便菌群,并与不同对照组进行对比,鉴定出AHE相关的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临床结局的关联。
肝性脑病
粪便菌群
肠道菌群失调
肠-肝-脑轴
Edward R Ivimey-Cook
粪便菌群
Nature子刊:全球数据揭示结直肠癌特征菌群
《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一项涵盖全球多个地区结直肠癌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了29个具有全球代表性的特征肠道菌群,以及与结直肠癌相关的菌群代谢特点,这些宏基因组信息有望用于全球范围内的结直肠癌诊断。
粪便菌群
结直肠癌
荟萃分析
结直肠癌诊断
特征菌群
菌群代谢
粪便菌群代谢食品毒素
食源性杂环芳香胺(HAAs)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致癌物质。《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近期发表研究,发现粪便菌群通过依赖罗氏菌素的方式分解食源性杂环芳香胺。该研究对阐释共生细菌对食品毒物的分解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菌群代谢
食品毒素
acrolein
anaerobic hydroxylation
food safety
菌群-肠-脑轴
肠道菌群是否与癌症幸存者的复发恐惧存在关联?
对癌症复发的恐惧心理,在癌症幸存者中很常见,菌群-肠-脑轴是否参与其中尚不清楚。《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分析了乳腺癌幸存者的肠道菌群与癌症复发恐惧(FCR)间的关联,发现有化疗史的患者中,有些菌群因素与FCR显著相关,这些发现或为改善特定癌症幸存者群体的精神健康提供了新视角。
菌群-肠-脑轴
癌症
anxiety
Cancer survivorship
Chemotherapy
减肥手术
肠道菌群变化可能推动了减肥手术的疗效
十二指肠空肠旷置术(DJBL)是类似胃绕道手术(RYGB)的非手术性减肥技术。本研究发现,DJBL装置在体内时,肥胖和II型糖尿病症状的改善与特定肠道菌群丰度变化相关。本研究成果对于开发针对于代谢疾病的微生态疗法具有参考价值。
减肥手术
肥胖相关代谢疾病
人群研究
肥胖
Ⅱ型糖尿病
菌群-宿主互作
江西农大:猪宿主基因显著影响肠道菌群
江西农业大学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发表研究,比较全、半同胞和无关猪个体间肠道菌群与宿主基因的关联,发现宿主基因多样性与肠道菌群结构显著相关。由于基因和菌群相似性,该结论对在小鼠、人体中研究菌群-宿主互作都有参考价值。
菌群-宿主互作
猪
宿主基因
粪便菌群
盲肠内容物
吸烟
吸烟和戒烟对菌群有什么影响?
吸烟如何影响肠道菌群?目前还缺少大规模的人群数据。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近期发表一项纳入750多人的研究,分析了吸烟、戒烟和从不吸烟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发现戒烟后菌群可以逐渐恢复至吸烟前的状态,提示治疗与肠道菌群有关的疾病,或许应把戒烟作为一个干预手段。
吸烟
粪便菌群
戒烟
人体
Stanley L Hazen
肠粘膜菌群
Cell:未来趋势——个性化益生菌干预
益生菌被认为有益健康甚至能预防疾病,然而益生菌在肠粘膜的定殖情况仍待研究。Cell刚刚发表了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两位Eran等主导的最新研究,分析了小鼠和人体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样本,提出不应用粪便菌群来近似估计肠粘膜菌群。还通过多组学方法,着重分析了益生菌在人体肠粘膜的定殖情况和规律,及其对宿主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益生菌干预的效果可存在很大的个体间差异,因此个性化干预应是未来研究和转化应用的趋势。
肠粘膜菌群
益生菌
粪便菌群
肠粘膜菌群
个性化干预
结直肠癌
海军医大+复旦等:结直肠肿瘤发生各阶段的菌群与炎症因子特征
结直肠癌(CRC)与肠道菌群和炎症由密切关联,BMC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来自海军医大和复旦大学团队合作主导的研究,分析了汉族人结直肠肿瘤发生各个阶段(健康-良性息肉-晚期腺瘤-癌)的粪便菌群和血液炎症因子特征,并鉴定出24个CRC相关菌种,揭示了这些细菌与炎症标志物的关联,提示在癌变逐渐恶化的过程中,菌群与炎症可能参与促CRC微环境的形成。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
Correlation analysis
Gut microbiota
Plasma inflammatory factors
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儿童的肠道中口咽细菌过度生长
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约1/4存在发育迟缓。PNA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非洲不同国家的发育迟缓儿童基本都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现象,且肠道菌群组成中口咽细菌明显增多,而产丁酸菌减少,可能是这种疾病的潜在发病机制。
decompartmentalization
microbiota
oropharyngeal taxa
stunting
sub-Saharan Africa
结肠炎
过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促进肠炎
维生素D缺乏与炎症性肠病(IBD)有关,补充维生素D被认为可用于IBD的辅助治疗。Scientific Reports近期发表的研究却表明,高剂量补充维生素D反而加剧了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与菌群的改变有关。
结肠炎
维生素D
粪便菌群
葡聚糖硫酸钠(DSS)
Jonathan C L Chua
肝细胞癌诊断
郑树森+李兰娟+阚全程:菌群标志物有望诊断早期肝癌
肝细胞癌(HCC)的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三,早期诊断极为重要。Gut本周发表了来自浙江大学郑树森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及团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阚全程团队的合作研究。该研究分析了我国400多例肝细胞癌(HCC)、肝硬化和健康个体的粪便样本,鉴定出早期HCC的菌群特征,建立了基于菌群的诊断模型,并在不同地域的患者中验证了其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这些发现不仅表明肠道菌群用于早期HCC的无创诊断有很大的潜力,还提示菌群的变化可能参与了HCC的疾病进展,是潜在的干预靶点,非常值得关注。
肝细胞癌诊断
粪便菌群
标志物
诊断模型
早期肝细胞癌
代谢
农科院等:黑色豆类改善小鼠脂代谢和菌群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主导的研究近期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该研究表明,补充黑色豆类,可改善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的脂代谢和肥胖以及肠道菌群。
代谢
黑色豆类
粪便菌群
血脂
短链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