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结肠癌
文章数:92篇
结肠癌
NEJM:ctDNA可用于指示II期结肠癌是否需要辅助化疗
辅助化疗在II期结肠癌中的作用仍有争议。术后如果存在循环肿瘤DNA(ctDNA)预示着复发风险高,而缺乏ctDNA则预示着复发风险低。那么,ctDNA阳性患者辅助化疗是否受益,尚不清楚。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期发表了一项临床数据,发现利用ctDNA来判断II期结肠癌治疗是否使用辅助化疗,可减少辅助化疗的使用,但不影响无复发生存率。
结肠癌
ctDNA
辅助化疗
结肠癌
poly(I:C)或可用于预防富含间质结肠癌的复发
富含间质的肿瘤是II/III期结肠癌(CC)的一个预后较差的亚型,复发率高,对标准辅助化疗的反应有限。其中富含间质的结肠癌中TGF-β信号升高。Gut近期发表的文章,对TGF-β高、预后差、富含间质的结肠癌的复发进行探究,发现STAT1介导的抗原处理和病毒响应信号或是可用于治疗的八点,可被TLR3激动剂poly(I:C)靶向激活。
结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poly(I:C)
肿瘤基质
结肠炎症
浙江大学:肠上皮中STIM1缺失或减少结肠炎症和肿瘤发生
STIM1是SOCE(储存操作的钙离子进入)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促进结直肠癌和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疾病。而肠上皮细胞的STIM1是否参与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过程尚不清楚。浙江大学的韩卫东团队在CMG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文章,发现结肠炎中,肠上皮中STIM1缺失通过缓解杯状细胞的内质网应激,维持黏液层的完整,从而控制共生菌对肠上皮的刺激。即STIM1是维持肠道屏障的重要调控因子,是IBD治疗的潜在靶点。
结肠炎症
结肠癌
STIM1
杯状细胞
黏液层
结肠癌
国内团队:血小板RNA用于预测结肠癌
肿瘤组织样本的分子分析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癌症分类方法。局部组织活检需要手术从肿瘤样本取样切片,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不能频繁进行。因此基于血液的“液体活检”渐渐取代创伤性的组织活检,被搬上了癌症诊断的舞台。肿瘤血小板(Tumor-educated platelets,TEPs)检测可以成为基于血液的癌症诊断方法。肿瘤细胞能将(突变的)RNA转入血小板中。TEPs可以检测出血小板所含的肿瘤源性RNA生物标志物,这使其成为具有潜在的癌症诊断功能的诊断方法。然而,TEPs的RNA谱在检测早期结直肠癌(CRC)和非癌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尚未得到研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王琳和王征等人发表在Genome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基于CRC患者和非CRC患者(包括健康者和其他类型结肠疾病)TEPs的RNA谱建立均有准确预测功能的机器学习模型,对于鉴别早期大肠癌和非癌症疾病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不过仍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以验证其临床相关性。
结肠癌
疾病诊断
机器学习
转录组RNA-seq
有氧运动
运动降低结肠癌风险的潜在机制
运动与原发及复发结肠癌风险降低相关,但背后的机制尚未明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急性有氧运动后的血清中,IL-6水平上升,并通过减少DNA损伤,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体外增殖。
有氧运动
结肠癌
IL-6
DNA损伤
研究论文
结肠癌
源自结肠癌的具核梭杆菌亚种未直接促进小鼠肿瘤发生
具核梭杆菌(Fn)在部分结肠癌患者中富集,但其是直接促进肿瘤形成、调节粘膜免疫反应,还是仅仅在肿瘤微环境中定植,还需要更多研究。不过研究这些问题目前缺少一个可靠方便的动物模型。mBio近期发表的文章,建立了实现Fn稳定定植的小鼠模型,探究了临床结肠癌分离出的Fn亚种的促炎能力和致瘤潜能,结果表明,不同亚种没有在小鼠中促进肿瘤发生,提示Fn定植和促肿瘤的作用可能存在宿主差异,或是需要与其他微生物协作才能促进肿瘤。
结肠癌
具核梭杆菌
炎症
结肠癌
饮食和生活方式或可用于预估结肠癌的复发和死亡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结肠癌的复发和死亡。本文利用一项III期结肠癌辅助化疗队列(CALGB 89803),建立多变量COX回归评估附加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建立DFS和总生存预测模型,发现:加入膳食和生活方式的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III期结肠癌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结肠癌
预后预测
饮食
生活方式
益生菌
哈尔滨医科大学:益生菌抗结直肠癌作用的新机制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因此,寻找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法是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的研究表明,副干酪乳杆菌(L. paracasei)及其培养物具有抗结肠癌作用,但副干酪乳杆菌衍生的细胞外囊泡(LpEVs)在抗结肠癌中的作用未见报道。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张凤民和房勇团队发表在Microbiological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表明,LpEVs可通过PDK1/AKT/Bcl-2信号通路在体内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这项研究不仅为益生菌的抗肿瘤作用提供了新的机制,而且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益生菌
胞外囊泡
细胞凋亡
副干酪乳杆菌PC-H1
结肠癌
结肠癌
Science子刊:靶向肌酸转运体SLC6A8可抑制结肠癌进展
肌酸代谢被证明对结肠癌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Science Advance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抑制肌酸转运体SLC6A8活性,可干扰肌酸代谢,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同时与5-FU和DHODH抑制剂具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首次证明了肌酸代谢在肿瘤学中的临床前和人体药效学活性,揭示了一个关键的治疗靶点。
结肠癌
肌酸转运体
结肠癌
许风国+张尊建+储卫华:普雷沃菌或导致结肠癌患者对FOLFOX无响应
FOLFOX是5-FU、亚叶酸钙和奥沙利铂的组合,是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方案。然而,只有30-50%的患者可以从FOLFOX治疗中获益。中国药科大学的许风国、张尊建和储卫华与团队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文章,Prevotella和3-Oxo可以促进结肠癌的恶性进展,逆转FOLFOX的抗癌作用,且其可能是FOLFOX个体化疗效差异的原因。然而,这一结论需要在无菌小鼠上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并在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
结肠癌
普雷沃菌
FOLFOX
结肠癌
KRAS或BRAF突变的结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9项临床3期试验(超过1万名II/III期结肠癌患者)的数据后发现,KRAS突变或BRAF突变与结肠癌患者的较差预后(更短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相关。
结肠癌
荟萃分析
KRAS突变
BRAF突变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
结肠癌
短期细菌感染也可促肠癌?一种新的基因毒素是“祸首”
与持续性细菌感染相关的慢性低度炎症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然而,暂时性和自限性感染对细菌性结肠肿瘤发生的影响尚不清楚。Cancer Discovery近期发表的文章,在粘附/脱落(A/E)病原体中发现了一种新的T3SS依赖性基因毒素UshA,它具有直接的DNA消化活性,并在小鼠中导致细菌加速结肠肿瘤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A/E病原体的急性和非侵入性感染对结肠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结肠癌
基因毒素
细菌感染
结肠癌
JAMA子刊:肥胖及炎症与较差的结肠癌预后相关
肥胖(尤其是内脏肥胖及少肌症)与较差的结肠癌预后相关。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在28名结肠癌患者中发现,肥胖(低骨骼肌区域、高内脏脂肪/总脂肪比值)与较差的结肠癌预后(更高的复发率及死亡率)相关;而相比于未复发患者,复发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
结肠癌
研究论文
回顾性队列研究
身体组成
侵袭性病原体
侵袭性病原体如何促进结肠癌的发生?
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失调导致癌变的关键时期和详细机制仍然知之甚少。CMG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文章,探究了毒性病原体和上皮防御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发现,在结肠组织中能够观察到一种独特的抗菌转录组谱,它与癌症开始期间粪便中微生物群组成、毒力的暂时改变相关。侵袭性大肠杆菌通过操纵上皮细胞的抗菌反应,在特定时期促进癌细胞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提示,监测肠道微生物群和抗菌模式,可能有助于确定针对细菌的精准医学干预的机会窗口。
侵袭性病原体
结肠癌
上皮细胞
结肠癌
Nature子刊:TCF-1调控Treg,影响大肠癌严重程度
转录因子TCF-1对于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Nature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TCF-1缺乏增加Treg细胞的激活和功能极化,增强其抑制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的能力,损伤其控制CD4+T细胞极化和炎症的能力,促进息肉病小鼠的肿瘤生长。即Treg细胞表达的TCF1差异性调控Th17介导的炎症和T细胞毒性。
结肠癌
Treg
TCF-1
HIPK2
国内团队:治疗结肠炎相关的癌症和败血症的新靶点
炎症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受损细胞、有毒物质等刺激物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炎症反应的精细调控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适度的炎症反应可以帮助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维持机体自身稳态。然而,慢性持续性炎症反应或过度炎症反应却与包括肿瘤在内的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NF-κB是参与调控炎症发生的重要的转录因子,发现特异性调节NF-κB活性的靶分子对炎症反应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国内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滨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红艳课题组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他们最新的研究发现,他们发现HIPK2-HDAC3-p65信号轴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通过干预该信号轴能够缓解慢性炎症相关的结直肠癌及败血症的发生。这一研究成果为临床治疗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和败血症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HIPK2
p65去乙酰化
HDAC3磷酸化
炎症反应
结肠癌
结肠癌
国内团队:基于细菌的大肠癌光动力治疗新方法
基于聚集诱导发射(AIE)的光动力治疗(PDT)疗效虽然很有前景,但仍受几个因素的限制,包括有限的激光穿透深度和肿瘤内缺氧。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Benzhong Tang和Yanhong Duo研究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介入性PDT策略,可显著阻碍原位结肠癌生长,并克服现有PDT缺陷。
结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聚集诱导发光
明亮细菌
结肠癌
Nature子刊:BRAF突变+TGFβ受体信号缺失→右侧结肠肿瘤
右侧(近端)结直肠癌(CRC)的预后较差,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癌基因BRAF突变、错配修复和TGFβ信号的异常。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文章,发现BRAF-V600E突变单独并不能引起右侧结肠肿瘤的产生,但同时在上皮细胞中缺失TGFβ受体信号则能驱动右侧结肠肿瘤的产生,且该肿瘤与人类BRAF突变、右侧CRC具有类似的胎儿样祖细胞特征。同时说明,上皮细胞中TGFβ受体信号具有抑制胚胎样祖细胞致瘤潜能的功能。
结肠癌
BRAF突变
转化生长因子TGFβ
右侧结肠肿瘤
cGAS
cGAS抑制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的机制
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cGAS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及DSS/AOM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相关结肠癌(CAC)均可起到保护性作用,而造血细胞及非造血细胞中的cGAS均可抑制CAC的发展。机制上,cGAS并非通过STING诱导的I型干扰素信号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抑制STAT3活化并减少Th17细胞,以抑制结肠炎症,同时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并抑制肠道细胞增殖,从而抑制CAC的发展。
cGAS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肠道屏障
结肠癌
中山三院:多功能纳米药物高效治疗结肠癌
理想的肿瘤治疗方法是消除原发肿瘤,同时激发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Wei Bo和Shuai Xintao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文章,利用脂质体包裹PI3K?抑制剂IPI-549和光敏剂Ce6形成纳米药物LIC,LIC介导了光敏疗法和MDSC靶向免疫疗法的协同作用,通过光敏治疗诱导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死亡,而MDSC靶向免疫治疗可减少MDSC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调节免疫微环境,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同时增加脾脏的效应记忆T细胞,或可形成良好的免疫记忆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结肠癌
纳米药物
光敏剂
PI3K抑制剂
结肠癌
华中科大:香菇多糖如何抗肠癌
香菇多糖(SLNT)被认为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毒副作用,但其直接的抗肿瘤效果以及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Kaiping Wang和Jinglin Wang与团队在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文章,发现SLNT通过ERS介导的自噬和凋亡,对人结肠癌发挥直接的抗肿瘤作用,促进我们对SLNT用于抗结肠癌治疗的理解。
结肠癌
香菇多糖
自噬
凋亡
抗肿瘤免疫
IL-11抑制CD4+ 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活性,从而促进小鼠的结肠癌进展
IL-11是IL-6细胞因子家族的一员,作用于IL11RA与GP130受体,并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IL-11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生存及增殖,从而促进肿瘤进展。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IL-11可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CD4+ T细胞的促炎因子产生,从而促进肿瘤生长,而缺失IL-11的结肠癌小鼠模型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肿瘤组织的IL-11RA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IL11RA高表达的肿瘤组织中IFN-γ及CD4表达显著下调。
抗肿瘤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IL-11
结直肠癌
Cell子刊:抗大肠癌,一种细菌或有奇效?
微生物群在调节结肠炎和结直肠癌(CRC)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微生物群是如何对这些疾病状态产生保护性免疫的。最新发表在Cell Host and Microbe的研究发现,髓系细胞中特异性TAK1缺失的小鼠可完全抵抗结肠炎和结肠癌,该小鼠的微生物群可诱导肠道Th17细胞并给予保护性免疫。该研究强调,髓系特异性TAK1缺失的小鼠中富集的内脏臭气杆菌是一种单一的保护性菌株。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TAK1信号
急性结肠炎
结肠炎
国内团队:GOLM1限制结肠炎和结肠癌的发生
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Pu Yang和Zhang Hongbing,以及大连医科大学的Jin Di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文章,发现高尔基膜蛋白GOLM1通过调控肠上皮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的平衡,维持肠上皮屏障稳态,从而抑制结肠炎和结直肠癌变的发生。
结肠炎
结肠癌
肠屏障稳态
Notch通路
GOLM1
塞来昔布
JAMA:塞来昔布并未改善标准辅助化疗方案下的结肠癌无病生存期
JAMA上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对2526名接受术后辅助化疗(FOLFOX方案)的III期结肠癌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口服塞来昔布或安慰剂干预,在中位随访的6年期间,塞来昔布并未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率,也未显著增加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
塞来昔布
结肠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3期临床试验
结肠癌
国内团队:SHP2促进结肠癌的cGAS-STING激活和化疗敏感性
作为双链DNA(dsDNA)的胞质感受器,cGAS-STING通路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Gu Yanhong和南京大学的Liu Wen合作在Cancer Research发表文章,发现肿瘤细胞中,SHP2通过限制PARP1介导的DNA修复而加剧STING通路的激活,促进抗肿瘤免疫,为SHP2激动剂洛伐他汀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提供基础。
结肠癌
SHP2
DNA损伤修复
cGAS-STING
铁皮石斛多糖
南昌大学:铁皮石斛多糖或可干预结肠癌
南昌大学谢明勇教授团队发表在Carbohydrate Polymers上的文章。研究探究了铁皮石斛多糖(DOP)对于结肠癌细胞CT26增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DOP破坏线粒体功能,激活其自噬作用,进而抑CT26细胞增殖。这可能与ROS-ATP-AMPK信号通路有关。该机制的发现可能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铁皮石斛多糖
结肠癌
结肠癌
硫酸化作用或是预防结肠炎/癌的重要靶点
硫酸化是哺乳动物中许多生化和细胞功能所必需的结合反应。PAPSS2是产生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盐(PAPS)的关键酶,PAPS是所有硫酸化反应的通用磺酸盐供体。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PAPSS2介导的硫酸化在结肠炎和结肠癌发生中的重要作用。肠道的硫酸化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诊断标志物,而PAPSS2可能作为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结肠癌
结肠炎
硫酸化
PAPSS2
结肠癌
线粒体自噬蛋白PINK1抑制结肠癌的生长
代谢的重编程是癌症的早期标志,线粒体产生的能量较少,糖酵解产生的能量增加。线粒体自噬蛋白PINK1是有丝分裂吞噬的关键调节因子,通过自噬选择性清除受损的线粒体。有丝分裂吞噬功能的缺陷与大肠癌等多种疾病具有相关性。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线粒体自噬蛋白PINK1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可以调节细胞代谢,促进结直肠癌细胞死亡。机制上,PINK1通过激活p53和减少乙酰-CoA的产生,进行代谢重编程来抑制结肠肿瘤的发生。
结肠癌
线粒体自噬
PINK1
代谢重编程
白色念珠菌
王婷婷等:白色念球菌加重结肠癌进展
结肠癌的发生与肠道菌群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已经明确一些肠道细菌与结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然而肠道菌群的构成不仅仅有细菌,还有真菌,病毒等,肠道真菌与结肠癌发生的关系并不明确。国内南京大学王婷婷团队在EMBO Journal近期发表的研究工作详细探索了肠道真菌与结肠癌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小鼠突变体,粪菌移植,真菌定植等方法发现,白色念珠菌可以显著促进结肠肿瘤的发生,其具体的机制是白色念珠菌会介导巨噬细胞糖酵解途径上调,从而上调IL7的表达和分泌。IL7通过AhR和STAT3 途径诱导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表达高水平的IL22,从而促进结肠癌进程。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真菌与结肠癌进展的关系,为结肠癌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
白色念珠菌
巨噬细胞
3型天然淋巴细胞
IL-22
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