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3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肥胖
文章数:842篇
进餐间隔
限时进食可能不是长期减肥的关键因素
目前,很多人推崇通过限时进食达到减肥效果,即将一天的进食时间(每天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进食的时间间隔)限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如8小时)。近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发表最新研究,纳入547名成人在随访6个月内每天通过移动APP记录膳食量、进餐及睡眠时间,从基线前10年至基线后10个月的电子医疗记录获得其体重和共病信息,发现与体重长期变化强烈相关的是平均每天进食中、大餐的次数,而非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进食的时间间隔。总之,该研究表明体重的长期变化,可能主要取决于进食的频率,而非进食的时间,值得关注。
进餐间隔
体重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进餐次数
肥胖
代谢异常的肥胖人群患癌风险更大?
目前关于代谢处于正常或异常的肥胖患者与癌症间关联的相关研究较少。近日,瑞典隆德大学研究人员在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发表最新研究,基于超79万名欧洲人BMI和代谢评分(通过血压、血糖和甘油三酯定义),评估代谢处于异常或正常的人群与癌症风险间的关联,发现代谢异常会进一步增加肥胖人群诱发结直肠癌和胆囊癌等癌症的风险,也提示相关研究在评估肥胖相关癌症风险时,代谢状态/表型也需要考虑。
肥胖
癌症风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代谢水平
脂肪酸
Cell子刊:肠道菌群产生的脂肪酸促进肥胖
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及小鼠中,肠道共生菌Fusimonas intestini的丰度升高,后者产生的长链脂肪酸可通过损伤肠道上皮屏障,从而恶化小鼠的肥胖表型。
脂肪酸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肥胖
啮齿动物(小鼠)
多囊卵巢综合症
多囊女性要备孕,减肥很重要
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肥胖是多囊的女性常见的症状之一。本研究通过人群队列数据分析发现,BMI越大的多囊女性,其生育力下降更为显著。而减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怀孕率。
多囊卵巢综合症
研究论文
生育力
备孕女性
怀孕率
油酸
Science子刊:油酸或可通过脂滴调控脂质稳态?
过度的脂质积累是肥胖相关病症的标志,但有些脂质是有益的。油酸(OA),是最常见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健康和长寿,但人们对其具体机制知之甚少。近日,美国波士顿乔斯林糖尿病中心研究人员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发现OA通过增强内质网相关降解,激活SKN-1脂质稳态途径,SKN-1可以重塑脂质代谢,减少脂肪积累,增强蛋白质稳态,延长线虫寿命。
油酸
脂代谢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信号通路
结直肠癌
儿童及成年肥胖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因果关联
BMC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结果,在超过12万名参与者中发现,基于遗传因素预测的儿童肥胖增加了结直肠癌风险,但可能主要是由于儿童时期的较大体型保持到了成年时期。
结直肠癌
肥胖
研究论文
孟德尔随机化
脂肪酸
遗传预测的脂肪酸水平与各种疾病风险的相关性
PLoS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对UK Biobank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循环脂肪酸与845种疾病结果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结果发现,基因预测的DHA增加1 mmol/L与胆石症和胆囊炎发病率降低24%以及肥胖发病率降低17%有关。基因预测的亚油酸(LA)升高1mmol/L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增加27%相关。研究结论还需要临床数据进行验证。
脂肪酸
胆石症
胆囊炎
肥胖
缺血性心脏病
肥胖
肥胖:肠道菌群与进食行为的相互作用
肥胖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但是肠道菌群与进食行为的相关性并不清楚。本文基于肥胖或超重人群样本,利用多组学手段分析了肠道菌群与进食及肥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特定菌群与进食行为相关。文章为基于肠脑轴的肥胖干预提供参考。
肥胖
进食
肠道菌群
肥胖
一种比节食或更有效的减肥饮食模式
Obesity近期发表的文章,探究了间歇性禁食和蛋白质起搏(IF-P)与心脏健康热量限制(CR)饮食(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相匹配)对肥胖成年人体重、总脂肪和内脏脂肪质量以及心代谢健康结果的影响。IF-P和CR都能优化减肥、身体组成、心脏代谢健康和饥饿管理,但是IF-P提供了更大的益处。
肥胖
间歇性禁食
热量限制(CR)
肠道菌群
孕前肥胖与否影响孕期肠道菌群结构
本研究通过孕期人群队列研究发现,孕前超重/肥胖的女性在孕期的胃肠道菌群结构与正常女性不同,体现出一定的特征。鉴于孕期肥胖对母婴健康的深远影响,现在还不清楚这种胃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改变与母婴健康之间的关联。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肥胖
孕前超重
孕期菌群
肥胖
香港大学Nature子刊:靶向脂肪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疗法,或可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
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甲状腺激素 (TH) 是一种具有抗肥胖潜力的产热激活剂,然而系统性TH给药对减轻体重没有明显的临床益处。近日,香港大学徐爱民、惠晓艳以及汪衛平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开发了用于递送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脂质体纳米颗粒,可靶向将T3递送至脂肪组织,为肥胖及其并发症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肥胖
药物研发
纳米医学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脂肪产热
进食时间
早点吃饭利于减肥(荟萃分析)
在白天早些时候而不是晚上消耗更大比例的总能量摄入对减肥和健康有积极影响,这可能与人体昼夜节律更同步有关。近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人员在Obesity Reviews上发表最新荟萃分析,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含早间和晚间能量摄入志愿者,评估一天中能量摄入时间分段对减肥的影响,发现较早摄入能量可能有利于减肥,并且还能与其他减肥策略(例如能量限制)结合使用以增强体重减轻效果。未来,需要对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和更均匀的能量分布做进一步探究,以阐明更早分布的总能量摄入对体重和代谢健康产生的额外积极影响。
进食时间
肥胖
荟萃分析
基础研究
能量摄入
粪菌移植
JAMA子刊:粪菌移植能否让减肥手术更有效?
重度肥胖一般会引起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严重危害机体的健康和寿命。然而,少数患者仍然对减肥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产生抵触。先前动物研究表明,移植精瘦个体的菌群或许会产生有益影响,但是否会适用于人体目前仍不可知。近日,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回答了这一问题,纳入41名重度肥胖患者,随机分FMT(接受精瘦供体菌群;21名)和安慰剂组(接受自体菌群;20名),干预6个月后采用腹腔镜胃旁路术或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进行减肥手术,随访18个月,发现FMT干预不会显著影响减肥患者术前/后的减肥效果,值得关注。
粪菌移植
减肥手术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不良事件
减肥
索马鲁肽治疗青少年肥胖的药效评估
索马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成人肥胖,但该药物在青少年肥胖中的药效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这篇文章,进行了为期68周的索马鲁肽治疗青少年肥胖的药效评估,发现使用2.4mg 剂量的索马鲁肽/周加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比单独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更能降低肥胖青少年的BMI。
减肥
索马鲁肽
青少年
药物研发
肥胖
咖啡酰奎宁酸
上海药物研究所:罗伊氏乳杆菌和咖啡酰奎宁酸协同作用,或可改善肥胖
先前研究报道,大量摄入富含咖啡酰奎宁酸(CQA)的膳食补充剂(如绿咖啡豆提取物),可有效维持机体代谢稳态。肠道是CQA暴露的第一个部位,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CQA对肥胖相关疾病的效果中所起的作用仍未被充分探究。近日,上海药物研究所谢岑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补充CQA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丙酸可逆转HFD诱导的肥胖。此外,罗伊氏乳杆菌联合低剂量CQA对肥胖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治疗,有助于降低CQA的剂量和频率。总之,该研究证实了罗伊氏乳杆菌、丙酸盐和褐色脂肪组织间的功能轴在CQA通过生热调节抗肥胖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未来靶向肠道菌群提高生物利用度较差的草药成分改善相关疾病提供了新见解。
咖啡酰奎宁酸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菌
间歇性禁食
间歇性禁食配合胰岛素治疗,可安全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后常发生体重增加,进而导致需要更高剂量的胰岛素以克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间歇性禁食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然而,胰岛素治疗患者在禁食状态下存在低血糖风险。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Diabetes Care发表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持续12周每周3次非连续的间歇性禁食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也降低患者的体重和胰岛素使用剂量。
间歇性禁食
研究论文
随机对照试验
2型糖尿病
肥胖
膳食纤维
Cell子刊:母亲纤维吃太少,后代菌群长期遭殃并易长胖
膳食纤维对维持肠道菌群健康具有关键作用,而健康的菌群有助于宿主的肠道和代谢健康。除了饮食,塑造肠道菌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生命早期的微生物定植,母体是该阶段的重要菌群来源。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小鼠中发现,母亲在哺乳期缺乏膳食纤维可以持久地影响后代的肠道菌群组成,从而影响后代的代谢健康。
膳食纤维
生命早期
肠道菌群
母亲饮食
肥胖
鼠李糖
同济大学:鼠李糖或可通过刺激脂肪多巴胺受体和产热作用抵抗肥胖?
能量摄入和消耗间的不平衡导致了肥胖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如今限制能量摄入和促进能量消耗的策略已成为肥胖治疗新的有力手段。近日,同济大学栾冰及团队在Diabet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细胞培养、荧光定量PCR等手段,发现13种非营养性甜味剂处理棕色脂肪细胞后,鼠李糖对UCP1的促进作用最强,进一步探究揭示鼠李糖刺激脂肪多巴胺受体和产热作用抵抗肥胖。总之,该研究表明鼠李糖可作为一种新的饮食分子来对抗肥胖,值得关注。
鼠李糖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甜味剂
肥胖
肥胖对癌症免疫治疗有哪些影响?(综述)
肥胖是社会面临的最大健康负担之一,肥胖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等,同时肥胖也与多种类型的癌症有关,多种因素将肥胖与癌症联系起来,如生长激素和脂肪因子水平的增加,肠道菌群失调,肿瘤代谢的改变,以及慢性低度炎症等。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近期发表的综述文章,重点讨论了肥胖症、免疫系统和癌症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之,更好地了解肥胖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有可能改善免疫治疗的结果。
肥胖
癌症免疫治疗
纳米药物
Nature子刊:新型纳米药物或可特异性靶向抑制内脏脂肪?
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类别的改变,肥胖大大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多种癌症以及新冠肺炎(COVID-19)的风险,严重危害着人类的机体健康。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减肥成为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近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阳离子的纳米药物(第三代聚酰胺胺;P-G3),可选择性地靶向并抑制内脏脂肪、增加能量消耗、防止肥胖和缓解相关的代谢功能障碍,值得关注。
纳米药物
内脏脂肪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药物递送
膳食多酚
膳食多酚的菌群代谢产物可逆转肥胖导致的小鼠脂肪肝
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类黄酮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4-羟基苯乙酸(4-HPAA)可调节肝脏转录谱,激活肝脏的AMPKα信号,以减少肝脏的从头脂肪生成,从而逆转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脂肪变性。
膳食多酚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肥胖
脂肪肝
研究论文
饮食模式
中国成人的饮食模式与肥胖的关联
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23项研究的数据,在中国成人中,中国传统饮食模式与较低的超重/肥胖风险显著相关,而西方饮食模式与较高的超重/肥胖风险非显著地相关。
饮食模式
荟萃分析
肥胖
肥胖
高淀粉饮食或可促使肥胖小鼠保持胰岛素敏感性?
肥胖通常与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有关,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但发现部分肥胖人群仍然对胰岛素敏感。近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人员在eLife发表最新研究,基于动物模型,探讨给小鼠喂食高脂肪(Hi-F)、高淀粉(Hi-ST)及标准饮食对其体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和组织脂质的影响,发现尽管脂肪组织过多,但喂食Hi-ST饮食的小鼠仍保持较好的葡萄糖耐受性和胰岛素敏感性,这表明营养摄入类型可能是决定葡萄糖稳态的一个重要因素。Hi-ST和Hi-F小鼠骨骼肌和肝脏中脂质组成差异也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即单个脂质种类可能是影响胰岛素抵抗更重要的决定因素(而不是总脂质水平),改变这些特定脂质的干预措施可能更有助于缓解相关代谢疾病。
肥胖
胰岛素敏感性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高淀粉饮食
肥胖
Cell子刊:胖并非一无是处,或可增强抗病毒免疫?
先前研究表明,肥胖会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损害淋巴管、T细胞发育和淋巴细胞生成,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障碍。临床观察表明,肥胖与病毒感染的不良预后有关。然而,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能够解释清楚肥胖对病毒感染机体的影响。近日,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人员在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多轮动物实验发现肥胖相关的阴道菌群,能够通过γδ T细胞保护宿主免受生殖器粘膜疱疹病毒 2(HSV-2)感染。更重要的是,肥胖相关菌群可产生L-精氨酸,L-精氨酸通过伪缺氧维持γδ T细胞中的NKG2D表达,从而清除HSV-2病毒。总之,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肥胖对小鼠生殖器粘膜HSV-2感染的保护作用和具体机制,也为认识肥胖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肥胖
抗病毒反应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L-精氨酸
口腔菌群
口腔菌群与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的关联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篇系统性综述,通过11项研究(共1695名参与者)的数据,总结了口腔菌群与儿童及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的关联。
口腔菌群
综述
肥胖
肥胖
高加工食品或是导致肥胖的关键
蛋白质杠杆假说(PLH)假设,当人类饮食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稀释时,蛋白质摄入的强调节会导致能量过度消耗和肥胖。Obesity近期发表的文章,人群数据显示,人蛋白质的摄入量维持在窄范围内:18.4%,而能量摄入量是随着蛋白质能量的增加而减少。但是低蛋白高加工食品的摄入不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但同时机体对蛋白质有偏好,这就导致大量营养素的失衡,导致肥胖。研究显示蛋白质在肥胖盛行下的核心作用,对全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肥胖
宏观营养素
能量摄入
肥胖
AGA临床实践指南:成人肥胖患者的药物干预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了AGA的一项最新临床实践指南,针对超重/肥胖(BMI≥30)或体重相关并发症(BMI≥37)成人患者的药物干预提出了9项建议。
肥胖
药物干预
氟化物
国内团队:暴露于氟化物或可引起小鼠肥胖,潜在机制是何?
适当剂量的氟可以预防龋齿并有利于骨骼的发育。然而,过量摄入氟化物会导致氟斑牙、氟骨症、氧化应激和神经毒性等疾病。多项研究报道氟诱导会引起肥胖,但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曾晓雄、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及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发现高浓度氟暴露会显著加剧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肥胖,进一步研究发现可能和肠道屏障受损以及病原菌Erysipelatoclostridium ramosum增殖有关,而通过茯砖茶多糖靶向肠道菌群或可预防氟诱导引起的肥胖。总之,该研究为防控氟摄入诱导的肥胖提供了新见解,值得关注。
氟化物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高脂饮食
肥胖
Nature Reviews:睡眠不足和昼夜节律失调与肥胖的关系(综述)
能量摄入过多、体力活动不足等传统风险因素不能完全解释过去几十年里全球肥胖发病率的上升。睡眠不足和昼夜节律失调被认为是导致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新的风险因素。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发表的这篇综述文章,详细总结了现代社会中干扰睡眠和昼夜节律的因素,讨论了二者增加肥胖风险的机制,强调了维持充足睡眠与昼夜节律健康对代谢及体重调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肥胖
综述
睡眠不足
昼夜节律失调
膳食多糖
国内团队:基于石莼寡糖的新型锌补充剂或可改善肥胖相关的脂代谢异常
研究表明,肥胖患者体内锌元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且低锌状态与肥胖相关的代谢障碍有关。补充锌可能是应对肥胖的潜在策略。多糖/低聚糖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是锌离子等金属离子的优良配体,同时多糖/低聚糖也是重要的益生元,常用于。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李蓉、中国海洋大学王鹏及团队近日在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研究文章,发现基于石莼寡糖的新型锌补充剂能够改善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血脂异常并降低体重,揭示了改补充剂潜在的改善肥胖人群健康的潜力。
膳食多糖
研究论文
石莼寡糖
锌补充剂
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