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医学研究
文章数:480篇
炎症性肠病
5-羟色氨酸无法缓解IBD患者的疲劳
IBD患者常表现出疲劳的症状。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交叉试验结果,在166名缓解期IBD患者中进行为期8周的口服5-羟色氨酸或安慰剂干预后发现,5-羟色氨酸并无法显著改善疲劳、抑郁、焦虑及压力等症状。
炎症性肠病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疲劳
氧化三甲胺(TMAO)
TMAO水平不能预测冠心病或非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
心血管疾病一般有心律失常、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是导致全球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菌群在人类新陈代谢、免疫力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与心血管疾病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近日,挪威斯塔万格大学医院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评估了西挪威冠状动脉造影队列(WECAC;4132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和Hordaland健康研究(HUSK;6393名社区居民)数据,探究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和全因、心血管 (CV)和非CV死亡率的长期风险,WECAC研究患者平均随访9.8年,HUSK研究受试者平均随访10.5年。发现循环氧化三甲胺不能预测冠心病患者或社区成人的长期全因、CV或非CV死亡,很有意思的一项大队列阴性结果,值得相关人员关注。
氧化三甲胺(TMAO)
冠心病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患者生存率
乳糜泻
IMGX003可缓解乳糜泻患者摄入谷蛋白后的症状
摄入谷蛋白可导致乳糜泻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及小肠粘膜损伤。IMGX003中包含两种可降解谷蛋白的酶。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结果,在每日摄入2g谷蛋白的乳糜泻患者中,每日口服1200mg的IMGX003的安全性良好,可非显著地改善肠道粘膜损伤,显著缓解腹痛、腹胀及疲劳等症状,并显著减少上皮内淋巴细胞。
乳糜泻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2期临床试验
IMGX003
转移性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液体活检指导大肠癌患者用药,潜力初现!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nt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但耐药突变的出现限制了其疗效。研究表明,在EGFR被阻断时,RAS、BRAF和EGFR胞外域突变等位基因可在循环肿瘤DNA(ctDNA)中检测到,并且在停药之后有所下降。最新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研究报道了一项非盲、单臂2期临床试验CHRONOS结果。RAS野生型患者在EGFR阻断剂帕尼单抗给药之后,接受基于ctDNA的介入筛查,鉴定RAS/BRAF/EGFR突变水平,用于指导无化疗的帕尼单抗给药。与标准的三线治疗相比较,该临床结果表明介入液体活检可以有效、安全、及时地用于指导mCRC患者使用帕尼单抗进行再次治疗。
转移性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ctDNA
RAS突变
胃癌
北京协和医学院:根除幽门螺杆菌和内窥镜筛查或可降低胃癌发病率
胃癌(GC)是目前世界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近一半的GC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在中国,这与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有关。近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姜晶梅及团队在Gut发表最新研究,综合了人口数据库、流行病学调查和试验结果相关数据构建模型,预测2021-2035年的GC发病率和死亡率及资源需求和质量调整生命年。2021-2035年期间,将发生1000万例新发GC病例和560万例GC死亡,通过各种预防策略(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 (Hp) 和内窥镜检查等)可分别避免7.6%–35.5%病例和6.9%–44.5%死亡病例的发生。相对于现状,根除Hp是一种节省成本的策略,且一般年度筛查在其他筛查策略中占主导地位。总之,该研究结果为未来预防和治疗GC相关策略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胃癌
预防策略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决策分析
抗性淀粉
每日补充抗性淀粉可降低Lynch综合征患者的上消化道癌症风险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10年随访结果,每日补充30g抗性淀粉对Lynch综合征患者的结直肠癌风险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非结直肠癌癌症的风险(尤其是上消化道癌症)。
抗性淀粉
Lynch综合征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小胶质细胞活化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代谢产物通过线粒体自噬调节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引起。通常伴有认知障碍、行为改变和局灶性神经体征。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在HSE进程中发挥核心作用,但在小胶质细胞中平衡有益或有害免疫反应的内在限制因子或获得性环境因素尚不清楚。近期国内深圳大学郑楷和暨南大学王一飞合作在Autophagy上发表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可通过激活线粒体自噬来调节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减缓HSE进展。抗生素去除肠道菌群导致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并加重HSE病理,而外源性给肠道菌代谢产物,药烟酰胺n-氧化物(NAMO)可显著抑制HSE进展,其作用机制依赖于线粒体自噬。该研究陈果揭示了肠道微生物代谢物通过线粒体噬作为小胶质细胞内稳态和神经炎症的内在调节因子的新功能。
小胶质细胞活化
神经炎症反应
线粒体自噬
肠道菌群
烟酰胺氧化物(NAMO)
胰腺导管腺癌(PDAC)
用外泌体转录组特征诊断早期胰腺癌
胰腺导管腺癌(PDAC)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大部分患者在最初确诊时,疾病已发展到不可手术切除的阶段。CA19-9水平检测对于早期检测来说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亟需开发PDAC的替代分子诊断生物标志物。最新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基于外泌体的液体活检特征,建立了一个无创和稳健的PDAC检测手段,可有效识别早期PDAC。
胰腺导管腺癌(PDAC)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基础研究
miRNA特征
脓毒症
国内团队:一文读懂肠-肝轴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综述)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因素引发的机体免疫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严重时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建成、袁世荧与团队在Critical Care发表最新综述,详细地论述了肠肝轴在脓毒症发病期间的互作机制,并提出未来通过靶向调控肠屏障、肠道菌群、清除肠源性毒素等手段,可有效干预和缓解脓毒症引起的相关损伤,值得相关人员关注。
脓毒症
肠肝轴
综述
医学研究
多器官功能障碍
结直肠癌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联合指南
对于可能诊断为结直肠癌(CRC)的患者而言,疾病症状本身是不可靠的预测指标,因此可能导致高比例的患者无法获得诊断检查。该联合指南为有CRC体征或症状的患者在诊断途径中使用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提供明确的策略,目标受众是参与初级保健到二级保健的临床医生。
结直肠癌
其他
医学研究
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
筛查
肠道干细胞
Nature子刊:脂肪酸从头合成对维持肠干细胞至关重要
肠道上皮细胞(IEC)不仅发挥物理屏障功能,还发挥营养摄取和免疫调节作用。而这些功能不仅仅受饮食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同时也受IEC自身的细胞内代谢的调节。有研究显示,脂肪酸代谢过程对肠道干细胞(ISC)维持和功能的调控具有关键影响,特别是从头开始的脂肪酸合成(FAS)对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和促进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形成至关重要,但这一过程在ISC中的意义目前尚不清楚。近期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通过对IEC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缺陷小鼠的研究,证实对从头开始的FAS对ISC的维持至关重要,可作为肿瘤抑制靶点用于临床治疗。这一研究成果为FAS在结肠癌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肠道干细胞
脂肪酸从头合成
乙酰辅酶A羧化酶1
PPARδ/β-catenin通路
肠类器官
蛋氨酸限制
国内团队Gut:蛋氨酸代谢或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蛋氨酸代谢与甲基化反应和氧化还原维持等多种细胞功能有关。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蛋氨酸代谢、甲基化以及抗肿瘤免疫是否在分子上相互作用。近日,中山大学鞠怀强、徐瑞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朴海龙及团队在Gut发表最新研究,揭示了蛋氨酸代谢、m6A甲基化和抗肿瘤免疫在肿瘤进展中的联系,发现蛋氨酸饮食干预和m6A特异性结合蛋白YTHDF1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在抗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蛋氨酸代谢干预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蛋氨酸限制
抗肿瘤机制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结直肠癌
CD39阻断促进T细胞的大肠癌浸润和免疫反应
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主要效应因子,然而,肿瘤相关免疫抑制机制,包括过度表达免疫检查点(如PD-1)可促进免疫逃逸。目前针对这些免疫检查点通路的免疫疗法对结直肠癌(CRC)的疗效较弱。最新发表在Gut的研究发现,CD39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上表达较高,且与PD-1共表达,阻断CD39可促进T细胞肿瘤浸润和破坏。该研究提示,CD39的阻断或是一种有前景的CRC治疗策略。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基础研究
CD39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POLE外切酶结构域突变大肠癌患者对ICI治疗应答良好
POLE外切酶域突变(EDM)患者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特征和极高的肿瘤突变负担(TMB)。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伴POLE EDM患者的疗效尚无相关资料。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李宇红和王德深团队在Gut发文,回顾性收集并分析4例经ICI联合化疗的POLE EDM CRLM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和病理反应以及肿瘤预后,发现这类患者对以ICI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具有显著临床反应。
结直肠癌
医学研究
研究论文
DNA聚合酶基因ɛ(POLE)
肿瘤突变负担
粪菌移植
陈羽+何兴祥:粪菌移植对NAFLD的疗效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陈羽团队与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何兴祥团队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接受粪菌移植后,肠道菌群得到改善,且肝脏脂肪堆积减少。另外,粪菌移植对瘦NAFLD患者的疗效比肥胖NAFLD患者更明显,肠道菌群的差异可能是主要原因。
粪菌移植
研究论文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医学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单细胞测序明确结直肠癌两种上皮肿瘤细胞亚型
目前结直肠癌的共识分子亚型(CMS)分类依赖于整个肿瘤的转录组分析,然而潜在的上皮细胞多样性仍不清楚。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等机构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研究人员根据不同的基因表达、DNA拷贝数和基因调控网络,将结直肠癌患者肠上皮细胞分为两种亚型,并将其称为内在一致性(intrinsic-consensus)分子亚型(iCMS)。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改进了CMS分类,将新发现的内在上皮细胞亚型(I)和先前的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以及纤维化(F)相结合,定义为“IMF”分类。IMF分类为研究大肠癌的起源、演变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
结直肠癌
单细胞转录组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肿瘤免疫治疗
抗生素或影响益生菌对PD-1治疗预后的预测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接受PD-1治疗的临床数据,发现抗生素会影响益生菌对治疗预后的预测。提示我们不同种族的人群中,联合用药和益生菌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调查。
肿瘤免疫治疗
研究论文
益生菌
医学研究
PD-1单抗
2型糖尿病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介导的褪黑素信号与2型糖尿病相关
多项研究已表明,褪黑素在患2型糖尿病的啮齿动物中发挥着有益作用,但其在人类中的作用仍具有争议,需要深入探究。近日,广西医科大学的张海英、莫曾南、Rui Lin及团队在Diabetologia发表最新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中国南方人群血清中褪黑素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间的关系,发现血清褪黑素的升高与T2D风险及空腹血糖水平降低显著相关,其中肠道菌群介导的褪黑素信号参与了这种联系,尤其是双歧杆菌属和粪球菌属参与的色氨酸代谢过程。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2型糖尿病相关的肠道菌群和代谢物提供了新思路。
2型糖尿病
褪黑素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肠道菌群及代谢物
辅助治疗
CAPOX方案用于II/III期结肠癌辅助治疗,奥沙利铂的治疗时长可缩短至3个月
在结肠癌的辅助治疗中,奥沙利铂导致的神经病变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接受辅助治疗的II/III期结肠癌患者中,相比于6个月的奥沙利铂治疗,3个月的奥沙利铂治疗可显著降低神经病变发生率;且在接受CAPOX方案辅助治疗的III期结肠癌患者中,与6个月的奥沙利铂治疗相比,3个月的奥沙利铂治疗的3年无病生存期非劣。
辅助治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奥沙利铂
氟嘧啶
IBS治疗
Enterosgel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腹泻型IBS
Enterosgel是一种聚甲基硅氧烷多水合物,可在肠道中吸附有害分子,在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中安全有效。Gut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结果,在腹泻型IBS(IBS-D)患者中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后发现,相比于安慰剂,enterosgel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腹痛及腹泻症状。
IBS治疗
IBS-D
研究论文
Enterosgel
医学研究
结直肠癌治疗
MSI-H/dMMR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接受O药+Y药治疗后的长期获益
Annals of Oncology上发表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的4年随访结果,在119名接受纳武单抗联用伊匹单抗治疗的高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可达6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未达到。
结直肠癌治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2期临床试验
伊匹单抗
菌群-肠-脑轴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菌群-肠-脑轴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综述)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的发生受到遗传、环境、感染、衰老及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菌群-肠-脑轴是大脑和肠道功能整合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近日,最新发表在Nature Reviews Neurology的综述概述了PD中的肠脑轴包括迷走神经的潜在作用和相互关系、肠神经系统中的α-突触核蛋白、改变的肠道通透性和炎症、以及肠道菌群及其代谢活动。还阐述了肠道相关因素与PD治疗的发展密切相关,针对PD也展望了未来各种以肠道菌群为导向的疗法,值得相关人员学习和交流。
菌群-肠-脑轴
帕金森病(PD)
综述
医学研究
肠道菌群
脑血栓
国内团队:脑血栓患者的菌群有何特征?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而脑血栓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 详细探究脑卒中患者脑血栓的菌群特征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这方面相关研究非常有限。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冷昕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立安及团队在mBio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发现脑卒中患者的血栓样本中存在细菌,且变形菌门(主要来源血浆)显著富集,且部分细菌与患者的手术不良事件和预后显著相关。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针对脑血栓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脑血栓
菌群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大血管闭塞
益生菌
JAMA子刊:益生菌能否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
JAMA Pediatrics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在313名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儿童中发现,相比于安慰剂,多物种益生菌对抗生素相关腹泻风险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总体腹泻风险。
益生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抗生素相关腹泻
肛门癌
NEJM:治疗肛门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可有效预防肛门癌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4459名感染HIV的肛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中发现,相比于仅进行主动监测(至少每半年一次肛门镜检查),接受消融、切除或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肛门癌的风险。
肛门癌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3期临床试验
粪菌移植
湘雅二医院:粪菌移植或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陆前进团队与赵明团队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招募了20名对标准治疗应答不充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标准治疗的同时进行3次粪菌移植,干预12周后,患者的疾病评分、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肠道菌群组成等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安全性良好。
粪菌移植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沃诺拉赞优于质子泵抑制剂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1046名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进行14天的治疗,相比于兰索拉唑三联治疗,沃诺拉赞双联治疗或三联治疗后,对于非耐药性感染的根除率显示出非劣的效果,而对于克拉霉素耐药性感染及所有患者的根除率显示出优效的效果。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3期临床试验
沃诺拉赞
结直肠癌治疗
NEJM:CR率100%!PD-1单抗治疗错配修复缺陷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结果,在12名错配修复缺陷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中,PD-1单抗(dostarlimab)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均为完全应答,且无需后续的放化疗或手术,并在至少6个月的随访期间无进展或复发,安全性良好。
结直肠癌治疗
PD-1单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直肠癌
叶黄素/玉米黄质
JAMA子刊: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可降低晚期AMD进展风险
年龄相关性眼病研究(AREDS)补充剂中含有抗氧化维生素、锌及铜,被用于降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进展;而在AREDS2补充剂中,β-胡萝卜素被叶黄素/玉米黄质替代。JAMA Ophthalmology上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的长期随访结果,发现补充β-胡萝卜素可能显著增加肺癌风险,而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对肺癌风险无影响。另外,相比于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可更好地降低晚期AMD进展的风险。
叶黄素/玉米黄质
研究论文
ω-3脂肪酸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维生素D
高剂量维生素D3能否降低老年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
基于一些小样本量的观察性研究结果,补充维生素D被提议作为新冠的一种治疗方法。PLoS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在254名老年新冠肺炎患者中发现,在确诊3天内口服补充高剂量的维生素D3,相比于补充标准剂量的维生素D3,可显著降低14天的死亡率及新冠肺炎死亡率,但对28天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维生素D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