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5-氨基戊酸甜菜碱(5-AVAB)是一种与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三甲基化化合物,可能由内源性产生,并与某些食物(如全谷物)的饮食摄入有关。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发表的综述文章,重点讨论了5-AVAB在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的代谢作用,并回顾了5-AVAB和相关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等。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评估其在大脑、心脏和整个人类健康中的细胞效应和分子机制。(@NL)
【主编推荐语】目前关于肠炎的研究多依赖于动物模型,但是动物模型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且难以实时观察到微观的形态学的变化。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杜昱光、李建军和北京大学屠鹏飞与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表研究,成功建立了人体肠道芯片,并构建了大肠杆菌引起的体外人类炎症性肠病模型和壳寡糖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模型,深入探究了壳寡糖在肠炎疾病发生和发展中对粘液层,机会性病原体,肠上皮屏障和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为壳寡糖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人类炎症性肠病提供了新的体外药物筛选平台。(@热心肠小伙伴们)
【主编推荐语】微生物小分子代谢产物大多具有扩散性好和渗透性强的特点,常常在复杂生态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介导“微生物-微生物”或者“微生物-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人体微生物天然代谢产物是介导“微生物-微生物”和“微生物-宿主”互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也是深入解析微生物组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关键“钥匙”。深圳湾实验室化学生物学研究所唐啸宇课题组联合南加州大学李杰教授团队,近期在ACS Chemical Biology发表研究,从人体病原菌中发掘了一类不常见的鞘脂类促炎因子Sulfonolipids,并首次阐明了其生物合成途径的两个关键代谢酶,为深入解析微生物-宿主之间相互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物质基础,非常值得关注。(@热心肠小伙伴们)
【主编推荐语】巧克力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类黄酮化合物,尽管巧克力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但它与长期死亡率之间的联系仍不清楚。近期发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一项队列研究及荟萃分析表明,在等热量摄食基础上巧克力摄入更多与总死亡、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及癌症的死亡率呈负相关,荟萃分析进一步支持了此负关联。本研究结果可能部分缓解人们对巧克力消费带来的不良健康后果的担忧(当然,吃太多还是可能有长胖风险的!)。(@临床营养陈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