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2021-2022榜单 | 年度40篇肠道综述
热心肠小伙伴们 2022-06-02
本篇发布“年度40篇肠道综述”。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全球肠道领域研究继续高歌猛进,取得了颇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今年5月29日“世界肠道健康日”,我们基于《热心肠日报》中收录的2021年以来发表的肠道领域论文,进行了多维度评选,形成了《热心肠日报》2022年度榜单。

 

2022年度榜单参评的文章共有3955篇,发表在441个不同的期刊上,累计影响因子达到了70979.04,平均影响因子17.95。其中来自Cell、Nature、Science的文章168篇,来自NEJM、Lancet、JAMA的文章68篇。

图片

本榜单仅代表热心肠研究院基于自身数据所做的优选,可能存在主观因素干扰等不足,仅供参考。欢迎在文末留言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

 

本篇发布“年度40篇肠道综述”

 

提示:下述文章点击中文标题可直达热心肠日报,点击英文标题可访问论文官网。

500分神刊综述:间歇性禁食与癌症防治

CA -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IF:508.702]

① 热量限制能通过控制体重来减少肥胖相关癌症风险,而间歇性禁食(IF)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在某些肿瘤模型中甚至可能有害(或与IF模式有关);② 动物研究表明,IF或通过降低IGF-1、促进酮体生成和自噬来改善癌症,但这些机制在人体中的情况尚待验证;③ 由于缺乏高质量临床试验,IF对人类癌症发病率和预后的影响仍然未知,初步研究表明,在一些癌症患者中延长禁食时间是安全的,并有可能减少化疗相关的毒性和肿瘤生长;④ 不建议正在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在临床试验之外进行IF,但想通过体重管理来降低癌症风险的成年人可以考虑将IF纳入健康生活方式。

Intermittent fasting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2021-08-12, doi: 10.3322/caac.21694

Nature Reviews:少吃如何促进长寿(综述)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IF:94.444]

① 饮食限制可调节多种衰老相关信号通路,包括:下调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信号,降低mTOR信号,激活GCN2以减少蛋白质合成,上调FGF21信号,激活去乙酰化酶,抑制氧化应激及AMPK信号等;② 饮食组成、进食频率/时间可影响饮食限制对衰老通路的调控作用;③ 限制饮食组成的策略包括:蛋白质限制、甲硫氨酸限制、支链氨基酸限制、色氨酸/苏氨酸限制等;④ 限制进食频率/时间的策略包括:间歇性禁食、长期周期性禁食、限时进食等。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ietary restriction promoting health and longevity
2021-09-13, doi: 10.1038/s41580-021-00411-4

NEJM:IBD的现有及潜在治疗药物(综述)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91.245]

① 多种TNF-α单抗、ustekinumab(IL-12/23 p40单抗)、vedolizumab(整合素α4β7单抗)获批治疗克罗恩病;② 局部注射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获批治疗瘘管;③ 多种TNF-α单抗、ustekinumab、vedolizumab、托法替尼(JAK抑制剂)及ozanimod(S1PR调节剂)获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④ 靶向白细胞粘附/迁移(整合素β7单抗、MAdCAM-1单抗、S1PR1激动剂)、靶向细胞因子(IL-23单抗、选择性JAK抑制剂)、饮食干预、菌群靶向干预等策略正在研发中。

Newer Biologic and Small-Molecule Therapie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021-09-30, doi: 10.1056/NEJMra1907607

NEJM:如何食盐才健康?(综述)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91.245]

① 人们普遍认为高盐可导致血压升高,而研究发现低盐饮食并不会降低死亡率;② 最近的随机试验表明钠和钾摄入的比例尤为重要,不仅可降低血压,而且可降低中风、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其它原因导致的死亡率;③ 除了降低盐摄入量外,全面改变饮食模式对降低血压也很重要;④ 高钾摄入量不仅能降低血压,而且能显著降低盐敏感性;⑤ 膳食纤维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盐饮食诱导的菌群失调,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通过激活Treg细胞而降低血压。

Insights into Salt Handling and Blood Pressure
2021-11-18, doi: 10.1056/NEJMra2030212

NEJM:一文读懂早发性大肠癌(综述)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91.245]

① 早发性结直肠癌占新发结直肠癌的10%左右,1988年来高收入国家的发病率持续升高;② 多数早发性结直肠癌发生于左侧结肠,相比于迟发性结直肠癌,确诊时的进展期风险更高;③ 西式饮食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以导致肠道炎症,从而增加早发性结直肠癌的风险;④ 约1/6的患者存在致病性胚系突变,其中一半左右为Lynch综合征相关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⑤ 多个组织建议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美国癌症协会推荐45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04-21, doi: 10.1056/NEJMra2200869

Lancet:住院患者的疾病相关营养不良的管理(综述)

Lancet[IF:79.321]

① 疾病相关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包括:食欲降低、内分泌变化、系统性炎症等;② 建议住院后24-48小时内进行营养不良筛查,并根据患者特征及应用情景选择合适的筛查工具;③ 常用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包括表型标准(体重降低、低BMI、肌肉质量降低)及病因标准(食物摄入或吸收减少、炎症);④ 高质量的随机试验证明,营养疗法可以降低部分患者的营养不良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但需要注意再喂养综合征的风险。

Management of disease-related malnutrition for patients being treated in hospital
2021-10-14, doi: 10.1016/S0140-6736(21)01451-3

Lancet:关注青少年营养(综述)

Lancet[IF:79.321]

① 青春期是一个变革性成长期,营养不良和肥胖都会影响多种生理系统的成熟;② 青春期营养不良的影响是加倍性的,任何一个生理系统受到影响,其他系统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③ 儿童期和青春期早期的营养影响青春期发动时相和形式,影响线性生长、身体组成和其他生理系统成熟;④ 儿童后期和青春期早期提供了一个营养敏感窗口,改善营养可出现一些身高追赶性生长,并促进健康成长、降低日后肥胖的风险;⑤ 需加强营养对青春期成长和发展影响的研究。

Nutrition in adolesce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2021-11-29, doi: 10.1016/S0140-6736(21)01590-7

Nature Reviews:瘤胃菌群——肉品供应与甲烷减排(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60.633]

① 瘤胃微生物组成、结构及代谢决定其功能、反刍动物能量效率和甲烷排放;② 核心菌群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包括纤维素降解菌(如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及半纤维素降解菌(如普雷沃氏菌)等;③ 类营养级代谢为初级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为低聚糖。次级可溶性糖被大部分菌群发酵。三级发酵产物部分转化为短链脂肪酸,部分产生甲烷和乙酸;④ 菌群相关甲烷减排策略: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硝酸盐、瘤胃素和丙酸调节剂,菌群导向育种,驱除原虫等。

The rumen microbiome: balancing foo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2021-05-12, doi: 10.1038/s41579-021-00543-6

Nature Reviews:肠道微生物组的宿主特异性(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60.633]

① 系统共生模式或重现宿主系统发育的微生物群落关系,可洞悉微生物组与宿主的相互作用;② 系统共生的驱动因素包括宿主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其基础是群落的分散、选择、竞争、多样化和漂移的生态组合过程;③ 系统共生现象在鸟类和两栖动物中并不普遍,而昆虫、海绵动物和哺乳动物则表现出系统共生关系;④ 哺乳动物的系统共生,是胎生、哺乳、胎盘、真兽类免疫系统共同进化的独特组合的结果,这保证了确定的微生物组组装。

Host specificity of the gut microbiome
2021-05-27, doi: 10.1038/s41579-021-00562-3

Nature Reviews:普雷沃氏菌的丰富性、多样性与重要性(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60.633]

① 普雷沃氏菌属在人的微生物组中富集、多样,分布于不同器官、生态位,如口腔、肠道及阴道等;② 饮食、生活方式、年龄、性别和地理位置影响普雷沃氏菌种属多样性、特异性及功能;③ 通过重构重叠序列并将其纳入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 ,研究普雷沃氏菌生态学发现新菌种的新特征;④ 普雷沃氏菌具糖分解功能,对胆盐敏感。高纤维饮食促进以P. copri为主导的肠型,但也与自体免疫疾病相关;⑤ 普雷沃氏菌是口腔微生物组主导菌属,与生物膜形成有关。

Prevotella diversity, niches and interactions with the human host
2021-05-28, doi: 10.1038/s41579-021-00559-y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微生物组疗法(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60.633]

① 粪菌移植(FMT)可提供定植抵抗、产生有益代谢物、恢复菌群与粘膜免疫的互作,被研究用于治疗菌群相关疾病(CDI、GVHD、IBD等有较好或一定的临床疗效),供体菌群组成及菌株植入情况可能影响其效果;② FMT是权宜疗法,很多共生菌的健康作用已被阐释,如调节免疫和代谢、抑制病菌,这些新知可促成更精准的菌群导向性疗法:食物和益生元、组成明确的共生微生物群落、工程菌、菌群衍生蛋白和代谢物;③ 这些疗法在科研、商业化和监管方面各有优势和挑战(如安全性、知识产权、质控、产品稳定性等)。

Microbiome-based therapeutics
01-06, doi: 10.1038/s41579-021-00667-9

JAMA:一文读懂克罗恩病的管理(综述)

JAMA[IF:56.272]

① 克罗恩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疲劳、发热、腹痛、腹泻、体重降低,部分患者可发生关节炎、葡萄膜炎等肠外症状;② 克罗恩病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实验室检测、影像、内镜、组织学等手段,并需对患者进行风险分级;③ 克罗恩病治疗的诱导阶段通常使用类固醇激素以诱导快速的临床缓解,维持阶段的治疗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免疫调节剂、抗TNF-α药物、α4β7整合素单抗、IL-12/23单抗等;④ 患者应戒烟、定期接受结肠镜检查、接种合适的疫苗。

Management of Crohn Disease - A Review
2021-01-05, doi: 10.1001/jama.2020.18936

JAMA:一文读懂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诊断及治疗(综述)

JAMA[IF:56.272]

① 结肠镜检可确诊原发性结直肠癌,活检可确诊肝、肺、淋巴转移,MRI及PET可帮助鉴别转移灶;② 基于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的化疗方案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疗法;③ 50%患者为KRAS/NRAS/BRAF野生型,可接受靶向VEGF或EGFR的单抗/融合蛋白并联合化疗;④ 35%-40%患者为KRAS/NRAS突变型,尚无有效疗法;⑤ 5%-10%患者为BRAF V600E突变型,可联用EGFR单抗及BRAF抑制剂;⑥ 5%患者为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免疫疗法可显著延长生存期。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 Review
2021-02-16, doi: 10.1001/jama.2021.0106

JAMA:肠易激综合征诊疗策略(综述)

JAMA[IF:56.272]

① 增加身心障碍和报警症状病史(如非自主减重、直肠出血或近期肠功能改变)、直肠指诊和排除器质疾病的筛查化验,可完善基于症状的IBS共识中的诊断缺陷;② 初步治疗计划应包括宣教、安慰、一线药物(纤维素和渗透性泻药治疗便秘、阿片类药物治疗腹泻,解痉药止痛)和相关心理障碍的管理;③ 少数对常规治疗无效者需特定功能障碍检测,如直肠排空障碍、结肠运输异常和胆汁酸腹泻,并相应增加盆底肌训练,肠分泌剂和胆酸螯合剂的个体化治疗。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021-03-02, doi: 10.1001/jama.2020.22532

Nature子刊:如何利用菌群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癌症(综述)

Nature Medicine[IF:53.44]

① 不仅个别细菌具有致癌作用,肠道菌群通过塑造整体的免疫系统,影响机体的健康和疾病,如癌症;② 肠道菌群与癌症的诊断、ICB治疗的效果、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等都具有相关性;③ 肿瘤部位的菌群可通过影响宿主基因组、诱导促肿瘤炎症环境、代谢物等促进癌变,也可影响免疫环境,促进肿瘤生长;④ 多种手段可靶向癌症患者的肠道和肿瘤菌群:粪菌移植、特定益生菌、饮食和益生元策略等;⑤ 癌症患者的精准医疗需要纳入菌群为核心的干预策略。

Targeting the gut and tumor microbiota in cancer
04-19, doi: 10.1038/s41591-022-01779-2

Nature子刊:IgA-肠道菌群互作受哪些因素影响?(综述)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53.106]

① 机体通过T细胞独立/依赖途径产生IgA,IgA以一种环境依赖的方式影响细菌的定植、基因表达,介导肠道黏膜微生物稳态;② 因宿主基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微生物所处位置差异,IgA-菌群的相互作用不同;③ 膳食营养通过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和ATP,影响宿主IgA反应,反之,IgA可通过调节细菌多糖利用位点的表达而影响其代谢;④ 营养不良直接驱动IgA对乳酸菌结合减少,对病原菌的结合增加,营养过剩时IgA对梭菌目结合减少,对乳酸菌结合增加。

Diversity and dynamism of IgA−microbiota interactions
2021-02-10, doi: 10.1038/s41577-021-00506-1

Nature Reviews:炎症如何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综述)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53.106]

① 慢性炎症通过产生活性氧以诱导DNA损伤或表观遗传变化,从而导致炎症相关的肿瘤发生;② 肿瘤进展引发的炎症应答导致低氧诱导细胞死亡及肠道屏障破坏,以起到肿瘤促进作用;③ 肿瘤治疗诱导的炎症通过坏死细胞释放的DAMP促进肿瘤进展;④ 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诱导突变、增强肿瘤促进性炎症应答、招募免疫抑制细胞等方式促进结直肠肿瘤发生;⑤ 肠道真菌也可通过诱导肿瘤促进性炎症微环境或产生真菌毒素诱导突变,从而促进结直肠肿瘤发生。

The inflammatory pathogene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2021-04-28, doi: 10.1038/s41577-021-00534-x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疫苗效果(综述)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53.106]

① 相比于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人群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升高,普氏菌属及纤维降解酶增加,而疫苗应答降低;② 婴儿及老年人与年轻成年人的肠道菌群差异与免疫状态及疫苗免疫原性的差异相关;③ 菌群的鞭毛蛋白及肽聚糖等分子可激活模式识别受体,以作为天然佐剂;④ 菌群可调节树突细胞产生的I型干扰素,以增强其抗原呈递;⑤ 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等可增强B细胞代谢、浆细胞分化及抗体类别转换;⑥ 菌群表位与疫苗表位可诱导B、T细胞的交叉反应。

Mod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to vaccination by the microbiota: implication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2021-05-17, doi: 10.1038/s41577-021-00554-7

Nature Reviews:IBS中的免疫激活(综述)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53.106]

① 肥大细胞等释放的免疫介质,可直接激活或敏化肠-脑轴疼痛传导神经,导致腹痛;② 部分IBS患者存在肠道局部异常免疫激活(如特定免疫细胞的数量、位置和炎症介质的变化),引起内脏高敏感性;③ 导致这种免疫激活的可能机制有对食物抗原不耐受、菌群失调、肠屏障通透性增加、肠上皮产生的免疫介质改变、固有层免疫细胞活化等,这些可诱导肥大细胞活化,促进腹痛;④ 抗炎剂、肥大细胞稳定剂及其介质受体阻断剂、菌群靶向干预等或能治疗IBS。

Immune activation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hat is the evidence?
03-16, doi: 10.1038/s41577-022-00700-9

Science必读综述:一文读懂菌群与癌症

Science[IF:47.728]

① 肠道和肿瘤的菌群可通过代谢物、基因毒素和抗原分子模拟等机制,改变宿主的淋巴器官活性、抗肿瘤免疫、肿瘤微环境、能量获取等,从而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② 肿瘤特异性的血液微生物DNA或能用于癌症诊断,肠道和肿瘤的菌群或能用于患者预后预测;③ 用饮食、药物、益生元、后生元、益生菌和抗生素等手段来改变内源菌群,以及引入用合成生物学改造的工程菌等外源菌群,或能通过调节抗肿瘤免疫等机制,用于治疗癌症。

The microbiome and human cancer
2021-03-26, doi: 10.1126/science.abc4552

Science:抗衰老饮食,有哪些已知和未知?(综述)

Science[IF:47.728]

① 热量限制(CR)、间歇性禁食、模拟禁食饮食、生酮饮食、限时进食、限制蛋白质或必需氨基酸等饮食模式,在动物模型中能延寿、抗衰老;② 这些饮食的作用部分可归因于吃得少(即CR),但CR对寿命的影响与基因型有关;③ 在人类中,这些饮食或能改善健康(如减肥),但尚不清楚是否能抗衰老,需关注个体间的效果差异;④ 其分子机制涉及多个关键因子(如sirtuins、AMPK等)和复杂的调控网络,但最终可能汇聚到一个关键的分子枢纽——抑制mTOR。

Antiaging diets: Separating fact from fiction
2021-11-19, doi: 10.1126/science.abe7365

Science:肠-脑轴中的炎症信号(一图读懂)

Science[IF:47.728]

① 多种免疫细胞和神经等非免疫细胞形成复杂互作网络,调控大脑和肠道的炎症反应;② 肠脑轴中,炎症信号经系统-体液(肠源炎症因子、HPA轴)、细胞免疫(压力诱导的菌群失调促进免疫细胞活化、肠道免疫细胞迁移入脑、菌群相关代谢物影响大脑免疫细胞功能)和神经(迷走、背根神经节)途径,双向传递炎症信号;③ 自闭症(母肠→胎脑)、IBD和IBS(迷走神经调控肠巨噬细胞)、肥胖(肠屏障损伤、菌群失调促进大脑炎症)等疾病中存在肠脑轴的炎症,活化的肠道免疫细胞进入大脑可促进多发性硬化、卒中和帕金森病。

Signaling inflammation across the gut-brain axis
2021-11-26, doi: 10.1126/science.abi6087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胃肠道生物膜(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微生物可附着于黏蛋白或食物颗粒,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于胃肠道的黏膜表面或腔内;② 生物膜参与宿主健康与疾病,如为菌群提供稳定性/恢复力和定植抗性、作为代谢工厂参与食物和药物代谢,其组成、微生物互作和生物地理学特征等的异常改变与胃肠感染、大肠癌、IBD等疾病相关,或是潜在治疗靶点;③ 宿主-生物膜的相互作用受二者的成分调控,如多糖、蛋白质、膜囊泡、核酸、群体感应分子、黏蛋白、抗菌肽、硫化氢、免疫球蛋白和蛋白酶等。

Gastrointestinal biofilms in health and disease
2021-01-28, doi: 10.1038/s41575-020-00397-y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第二大脑”——肠神经系统(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肠神经系统(ENS)与肠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肠道菌群相互联系,ENS可调控肠屏障功能,肠屏障损伤也可影响ENS;② 遗传和表观遗传、菌群和外源微生物、食物、药物、毒素等内源和外源因素,可塑造ENS结构和功能;③ ENS病变不仅参与先天性巨结肠、失弛缓症、IBD和IBS等肠道疾病,还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自闭症、消化道癌症和糖尿病有关,靶向ENS或能改善甚至预防疾病;④ 多项新兴技术可用于研究ENS相关疾病机理。

Disorders of 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 — a holistic view
2021-01-29, doi: 10.1038/s41575-020-00385-2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消化系统中的生物钟(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节律系统控制消化道的消化、吸收、运动、激素、肠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昼夜节律,调节糖稳态、脂质和胆汁酸代谢;② 多种激素(褪黑素、糖皮质激素和胃肠激素等)、进食时间、食物组成和微生物代谢物等,可影响中央时钟与消化系统外周时钟之间的双向互作;③ 进食时间是同步外周生物钟的首要因素,主要由胰岛素和IGF1等胃肠激素介导;④ 限时进食、定时锻炼、定时服药和调节昼夜节律系统的时相药,或能预防和治疗生物钟紊乱及其相关疾病。

Circadian clocks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2021-02-02, doi: 10.1038/s41575-020-00401-5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肠神经胶质细胞(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肠神经胶质细胞是一类异质性的外周神经胶质细胞群体,可调节肠神经系统稳态;② 肠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主动信号传导机制可调节肠道反射;③ 肠神经胶质细胞在特定情况下可驱动神经炎症,并通过与神经元和免疫细胞的互作促进神经可塑性、调节胃肠免疫稳态;④ 肠神经胶质细胞和癌症干细胞之间的互作调节肿瘤发生;⑤ 靶向神经胶质机制(如神经胶质递质释放、促进神经胶质增生的信号通路)的疗法,或有助于常见胃肠道疾病的治疗。

Enteric glial biology, intercellular signalling and roles i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2021-03-17, doi: 10.1038/s41575-021-00423-7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肠道微环境中的芳香烃受体(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稳态下,饮食或菌群来源的配体激活免疫细胞及其它细胞的AHR信号,通过分泌IL-22、诱导IL-10R表达、强化紧密连接功能等方式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② AHR缺陷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加、ILC3及IEL减少、IL-22缺失、促炎因子增加及肠道屏障受损;③ AHR在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以及肠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中也有重要的功能,但研究较少;④ AHR可抑制结肠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⑤ 需要新的模型和工具来分析体内细胞和组织类型特异性的AHR功能。

AHR in the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 safeguarding barrier function
2021-03-19, doi: 10.1038/s41575-021-00430-8

Nature Reviews:节律震荡菌——宿主生物钟和代谢调节的传感器(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肠道微生物组存在具有昼夜节律的‘震荡菌’,在小鼠中约占20%包括梭菌目、乳杆菌目和拟杆菌目;② 中枢和外周生物钟通过膳食信号影响‘震荡菌’组成与功能,进而调节宿主能量平衡;③ 低脂饮食促进肠道菌群节律震荡,改善代谢从而调节生物钟;④ 高脂、高糖、低纤维的西式膳食则可打破宿主生物节律,造成代谢紊乱,引发肥胖;⑤ 微生物介导的宿主生物钟和能量调节涉及了小分子活性物质、菌群代谢产物以及核受体相关的转录、表遗传通路调节。

Gut microbiota as a transducer of dietary cues to regulate host circadian rhythms and metabolism
2021-05-17, doi: 10.1038/s41575-021-00452-2

Nature Reviews:膳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NAFLD中的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NAFLD流行与能量摄入增加有关,葡萄糖和果糖在能量过剩时都会增加肝内甘油三酯(IHTG),两者无显著差异;② 减少能量摄入可有效逆转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这与体重减轻成正比;③ 高热量的高脂-低碳水饮食比同等高热量的低脂-高碳水饮食更多增加IHTG;④ 此外,饱和脂肪比单/多不饱和脂肪更能提高IHTG和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这可能与神经酰胺合成增加有关;⑤ 现有研究支持使用低饱和脂肪、高单不饱和脂肪和膳食纤维的地中海饮食治疗NAFLD。

Dietary carbohydrates and fat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2021-07-13, doi: 10.1038/s41575-021-00472-y

Nature Reviews:一图读懂口腔细菌如何恶化肠炎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健康状态下口腔细菌在肠道的定植有限,但在IBD中,特定口腔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具核梭杆菌等)移位并富集于肠道;② 口腔和肠道的炎症存在共通之处:致病性细菌入侵上皮组织,引发Th17应答等炎症反应,而炎症引起的一氧化氮生成和组织破坏反过来加剧了菌群失调和致病菌扩张;③ IBD中的口腔细菌在肠道扩张有3个阶段:1)口腔中的疾病相关细菌增多+肠道的定植抵抗减弱,2)口腔细菌移位至肠道,3)口腔细菌定植肠道并恶化IBD。

The role of oral bacteria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021-08-16, doi: 10.1038/s41575-021-00488-4

Nature Reviews:将肠道菌群纳入精准医疗(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肠道菌群比宿主有更大的遗传多样性,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② 同属微生物的不同种和株可能对同一疾病过程有不同影响,同一微生物也可能对不同疾病过程有不同影响;③ 为将菌群用于临床,需进行多维纵向大型队列研究,从系统生物学角度阐明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的影响;④ 肠道菌群是个体化医疗的重要组分,目前的主要进展集中在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治疗上;⑤ 基于肠道菌群的机器学习模型或能预测疾病结局和治疗反应。

The promise of the gut microbiome as part of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strategies
2021-08-27, doi: 10.1038/s41575-021-00499-1

Nature Reviews:营养不良和危重病人的最佳营养供给,需考虑肠菌(一图读懂)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在主要关注宏量/微量营养素的化学组成明确膳(CDD)发展中,许多利于菌群定植和正常信号传递的化合物被忽视;② 高度可吸收的CDD无法充分滋养肠上皮细胞和原生菌而引起不良应激信号传递,这可能导致肠道细菌毒力增加和肠道屏障渗漏;③ 抗生素、无纤维饮食和长期患病等许多临床应激源会改变微生物组的组成,导致菌群的多样性急剧下降,使致病细菌增多;④ 未来大数据测序和分析可能是实时阐明影响微生物组和患者健康的复杂相互作用的方法。

Re-examining chemically defined liquid diets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microbiome
2021-09-30, doi: 10.1038/s41575-021-00519-0

段屹等Nature Reviews:用噬菌体治疗消化道疾病(一图读懂)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人肠道噬菌体组以有尾噬菌体目为主,其次是微小噬菌体科;② 在炎症性肠病、大肠癌、肝病等疾病中,肠道噬菌体的多样性、组成、烈性/温和噬菌体的比例可能改变;③ 噬菌体疗法有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编辑肠道菌群(清除特定致病细菌)及精准医疗(精准药物递送、调节肠道菌群以改善疗效);④ 需开展更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阐明/解决噬菌体与人体的直接互作、噬菌体的宿主范围、对肠道菌群和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等问题,并配合相应监管制度。

Bacteriophages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2021-11-15, doi: 10.1038/s41575-021-00536-z

Nature Reviews:基于肠道菌群的疾病标志物(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炎症性肠病(IBD)和2型糖尿病(T2DM)之间存在一些共性,相关的肠道菌群及宿主处理细菌衍生代谢物的变化,是共同的潜在致病机制;② 通过悉生小鼠实验和多组学研究,建立菌群紊乱与IBD或T2DM之间的因果关系;③ 疾病特生物标志物发现的挑战包括确定变化的因果关系,理解疾病机制中的功能冗余、肠道菌群的地理和种族异质性;④ 识别疾病生物标志物,需要对特定菌株、其编码基因和代谢产物进行大数据细化、测试和验证。

Microbiome risk profiles as biomarkers for inflammatory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02-21, doi: 10.1038/s41575-022-00581-2

Nature Reviews:靶向肠道菌群,助力健康衰老(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肠道菌群可传递环境信号,调控疾病风险,并随宿主年龄而变化;② 衰老相关的肠道菌群变化受个体因素影响,包括生理恶化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如饮食、药物和社交减少);③ 老年人中,与衰老和与疾病相关的肠道菌群改变有重叠之处,也有不同之处;④ 基于宏基因组研究和数据分析,通过个性化或针对不同人群的菌群相关干预,重置肠道菌群的不健康衰老信号是新研究领域;⑤ 老年人的基于肠道菌群的疗法将需组合方法,包括饮食干预和恢复缺失菌株。

The gut microbiome as a modulator of healthy ageing
04-25, doi: 10.1038/s41575-022-00605-x

Nature Reviews:用饮食改造肠道菌群,改善自身免疫疾病(一图读懂)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工业化社会中自身免疫病明显增多,饮食、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随历史发展呈现彼此相关的变化趋势;② 菌群通过其代谢物和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和TLR信号,影响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及肠道的促炎和耐受环境;③ 饮食模式、成分和加工方式都可影响菌群的组成和功能;④ 通过个体化营养等手段深入了解饮食-菌群互作,设计旨在恢复菌群健康的饮食辅助疗法(粪菌移植辅助饮食、合生制剂、正交生态位工程等),有望用于防治自身免疫病。

Leveraging diet to engineer the gut microbiome
2021-09-27, doi: 10.1038/s41575-021-00512-7

Nature Reviews:含糖饮料如何危害人类健康(综述)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43.33]

① 前瞻性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为含糖饮料与体重增加及相关慢性病(如2型糖尿病、冠心病和脂肪肝)风险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强有力证据;② 含糖饮料通过额外增加能量摄入、葡萄糖快速吸收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以及多巴胺能奖赏系统激活等途径,促进体重增加;③ 含糖饮料通过体重增加、不良血糖反应引发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发展以及过量果糖在肝脏中的代谢,增加慢性疾病风险;④ 需要加强政策努力,以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以及肥胖和慢性病的全球负担。

The role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 the global epidemics of obesity and chronic diseases
01-21, doi: 10.1038/s41574-021-00627-6

Nature Reviews:间歇性禁食在减肥中的应用(一图读懂)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43.33]

① 间歇性禁食(IF)有3种主要形式:隔日禁食、5:2饮食和限时进食;② IF可在短期内(8-12周)引起轻中度体重减轻(减少3-8%,以减脂为主),效果与节食(热量限制)相当,但对长期体重控制的作用尚不清楚;③ IF能减少10-30%能量摄入,不影响饮食质量和饮料摄入;④ 一些研究表明,IF可改善心血管代谢(如血压、L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和HbA1c),但也有研究显示并无改善;⑤ IF总体是安全的,但也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for weight loss: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s
02-22, doi: 10.1038/s41574-022-00638-x

Cell:一文读懂营养与长寿的学问(综述)

Cell[IF:41.582]

① 营养可调节衰老基因通路(涉及代谢改变、修复/维持、生长抑制、应激反应等),由蛋白质、特定氨基酸或糖类引起的激素/因子/通路的上调与衰老和相关疾病有关;② 提出一种以植物为主的长寿饮食,以个体化和避免营养不良/虚弱为前提,非精制碳水、蛋白质和脂肪分别供能45-60%、10-15%和25-35%,辅以适当的热量限制/限时进食/周期性禁食/模拟禁食/限制性饮食等方法;③ 这种饮食或可通过抑制肥胖、改善胰岛素调控、调节GH/IGF-1轴、抑制mTOR通路、增强自噬等机制,改善代谢、炎症和氧化损伤,从而延缓衰老、预防相关疾病。

Nutrition, longevity and disease: From molecular mechanisms to interventions
04-28, doi: 10.1016/j.cell.2022.04.002

Cell子刊:微生物组与癌症(一图+一文读懂)

Cancer Cell[IF:31.743]

① 微生物组存在于粘膜表面以及不同癌症的低生物量生态系统中,多组学大数据分析有助于理解微生物组与癌症的关系;② 癌症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及群落失调,可能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③ 其机制包括:接触依赖性互作(与宿主细胞直接互作)、非接触依赖性互作(从远端释放促癌分子和外膜囊泡)以及调节免疫微环境等;④ 微生物组可用于癌症诊断和患者分层,也可影响治疗反应,通过多种方式调节微生物组或能改善癌症治疗。

Microbiome and cancer
2021-09-09, doi: 10.1016/j.ccell.2021.08.006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