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再次爆棚,第八期“肠·道”演讲嘉宾讲了啥?
热心肠小伙伴 2019-09-24
第一个视频即将发布,敬请阅读本文以了解9位专家的演讲内容概要、本期演讲的组织花絮和经验。

0924.jpg

2019年9月22日下午,第八期“肠·道”演讲在位于北京莲花池东路16号的32小剧场如期举行。

0911-06.jpg

此前,“肠·道”演讲已经成功举办了七期,伴随着前七期活动的成功举办,社会各界对“肠·道”演讲的认知和评价持续升温。

此次演讲的9名演讲嘉宾同样是来自医学界、学术界的一线专家和学者。演讲现场,他们对肠道菌群与疾病、肠道菌群的母婴传播、动物菌群、合成生物学、微流控技术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科普报告。

演讲前的预演

为了这次演讲能够顺利完成,专家们在前期做了非常详尽和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更好的了解热心肠研究院和“肠·道”演讲,他们提前一天来到热心肠研究院参观和预演。

01.jpg

参观过程中,热心肠研究院三楼的照片墙引起专家们的关注,蓝灿辉院长为各位专家详细介绍了热心肠研究院的相关工作内容,专家们纷纷表示热心肠研究院不仅在短时间内打造出热心肠日报、“肠·道”、热心肠智库、中国肠道大会等高知名度品牌,而且有非常扎实的专业背景和理论基础。

同时,在预演的过程中,各位专家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认知,这也给未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深学术交流、协调和合作,也正是热心肠研究院举办“肠·道”演讲的初衷之一。

IMG_20190921_140207_副本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925115214.jpg

 

微信图片_20190925115300.jpg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任建林教授更是激动的表示:“今天很多知识都是我之前从来没听说过的,但是这些知识又跟我的工作息息相关,我今天来到这里,既是演讲嘉宾,也是来汲取新知识的,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直击现场

北京初秋,暑热尚未完全褪去,但是演讲当天,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关注“肠·道”演讲的热心观众,从京城四面八方甚至成都、大连等外省城市赶来活动现场。

于此同时,9位专家在紧张的进行演讲前的彩排,当天恰逢中国70周年国庆大典预演,战斗机列队从头顶飞过,也算是当天的一个小惊喜……

6.jpg

现场嘉宾的精彩演讲引发观众数次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9位嘉宾,持续四个多小时的演讲,直到最后一场,都几乎没有观众离席,可以说,本期“肠·道”演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肯定。

7.jpg

8.jpg

“肠·道”第八期的演讲内容是非常精彩的,当天未能到场的小伙伴们也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分享当天的演讲的核心内容。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系陈鹏教授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进入循环系统的通路开始讲起,介绍经典案例——吲哚、短链脂肪酸如何影响肠外器官的生理机能。

随后陈鹏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两项研究成果,第一项发现是常见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对肝脏的毒性具有“晨轻暮重”的规律,而这由肠道菌群介导;另一成果则说明肠道菌群对脓毒症中的多器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1.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胡少华教授首先介绍了关于肠道微生物影响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现有认识,随后分别阐述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主要精神疾病中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

在他和团队开展的双相障碍研究中,他们发现了菌群特征与疾病症状的关联、药物喹硫平治疗前后菌群的改善,并定义了衡量病情并有望用于诊断的“脑肠平衡系数”。

2.jpg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任建林教授在开场介绍了将肠菌移植成功应用于 HbeAg 阳/阴性慢乙肝、溃疡性结肠炎的实践。

随后他分享了自己作为超大型三甲医院管理者,如何在规范的伦理审批基础上,针对肿瘤免疫治疗、耐药菌感染、自闭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适应症,在多科室、多个外部合作机构联合开展全方位的微生态研究,实现中山医院鲜明的多学科建设特色。

3.jpg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主任戴俊彪研究员通过编码大肠杆菌实现振荡回路、生物照相机、微生物细胞工厂等生动案例,向观众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

最令人惊叹的故事是关于人造噬菌体、衣原体,以及戴俊彪研究员本人充分参与的人工合成酿酒酵母染色体项目。最后,他展望了合成生物学在能源、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4.jpg

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郑乐民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在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师从 Stanley L Hazen 的故事,随后阐述了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以及他和团队在此基础上的一些新发现。

他无保留分享了重要的未发表数据,表明在 TMAO 之外,还有其他分子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5.jpg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李英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肠道菌群在动物的适应性进化中发挥的作用,并强调了研究菌群进化对于生态学及养殖业的重要性。

她从经典的进化理论开始讲起,讲述了肠道菌群的进化特征以及菌群如何影响宿主进化。并以大熊猫为什么吃竹子、动物如何适应高海拔环境为例,充分说明了研究协同进化是揭开生命规律、本质的重要方法。

6.jpg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王金锋副研究员在一开场给观众展示了青花瓷器这一不少中国人的传家宝,并鲜明指出母亲传递给后代的菌群更是传家宝。

他详细介绍了子宫是否有菌、胎儿新生儿如何获取菌群、哪些因素会影响新生儿菌群、如何确保母体健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所在团队针对孕期糖尿病、生物信息学新方法做的研究成果。

7.jpg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郑浩教授从常见实验动物出发,详细阐述了利用蜜蜂作为研究肠道菌群的模式动物的可能性。

他首先介绍了蜜蜂的肠道和菌群的特征,说明作为社会性动物的蜜蜂的免疫调节、肠脑互动、衰老等生理机能,都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因此基于菌群组成简单、操作简便、通量大、成本可控等诸多优点,蜜蜂在菌群研究中具有重大价值。

8.jpg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杜文斌研究员向观众介绍了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史、原理及应用场景,并结合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数字 PCR 以及单细胞筛选、培养和测序等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应用为微生物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研究和转化工具。

最后,他还展望了如何利用微流控技术发展高端仪器,从而为生物医学提供更为可靠、准确的检测服务。

9.jpg

多方合作成就经典

目前,“肠·道”演讲已成为肠道领域最受欢迎的视频节目之一,是热心肠研究院在肠道领域打造出的又一张响亮的名牌。

19.jpg

当然,“肠·道”演讲的成功是多方通力合作的结果,三元食品、杜邦、康美华大、科拓恒通、图尔思生技、北京希望组、维乐夫、益常青、承葛生物、锦乔生物、谱元科技、知几未来、微康益生菌、中粮研究院、雀巢科学院、一然生物等16家G30企业为演讲提供资金、人力、物力等支持,民福社会福利基金会也为演讲提供了鼎力支持。

1569382823936197.jpg

本次活动上,三元食品为现场观众提供了166酸奶,微康益生菌则提供了精美的小礼物。

12月8日,还有2019年最后一期也就是第九期的“肠·道”演讲,届时依然会有医学界和学术界的一线专家为我们分享关于肠道的那些事,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敬请期待。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