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朱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副院长;中组部创新人才计划(2017);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2018),基金委优青(2018),杰青(2023)获得者;MIT 35 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2019),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19),中源协和创新突破奖(2022)获得者。
初波/朱书/柴人杰/顾伟等Nature子刊:肠菌代谢物促进大肠癌的新机制
① 筛选肠道菌群代谢物小分子库,发现色氨酸代谢物吲哚-3-丙烯酸(IDA)能强力抑制细胞铁死亡,在体外和体内促进结直肠癌(CRC);② 机制上,IDA是芳香烃受体(AHR)的内源性配体,通过激活AHR-ALDH1A3-FSP1-CoQ10信号轴抵抗铁死亡,而敲除AHR、FSP1或ALDH1A3可阻断IDA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③ CRC患者粪便中富集的厌氧消化链球菌(Pa)是IDA的主要来源,Pa或IDA可通过抑制铁死亡加快小鼠CRC进展,且AHR-ALDH1A3途径与CRC患者预后负相关。
01-02
朱书等Cell:GSDMD的非焦亡功能,对小肠食物耐受很重要
① 前端小肠的肠上皮细胞(IEC)中特异性积累GSDMD的13kD N端片段;② 该片段是由食物抗原诱导Caspase-3/7切割GSDMD的D88位点生成的;③ 不同于有细胞焦亡功能的30kD GSDMD片段,该13kD片段进入细胞核并诱导CIITA(MHCII的转录因子)和MHCII的表达,从而在前端小肠中诱导1型调节性T细胞(Tr1);④ 用Caspase-3/7抑制剂处理的小鼠、无法产生该13kD片段的GSDMD突变鼠、IEC中敲除MHCII的小鼠、Tr1缺失的小鼠都呈现食物耐受缺陷。
2023-06-15
朱书团队:肠道如何感知微生物(综述)
① 肠道内,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RIG-I样受体等模式识别受体可感知微生物分子模式;② G蛋白偶联受体、芳香烃受体和核受体等是感知代谢物的受体;③ 肠上皮细胞和肠道免疫细胞的调控受微生物感知通路的影响,肠道局部环境信号可作用于固有免疫细胞并调控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分化、迁移和维持,这些细胞抑制宿主对无害抗原的免疫反应并加强肠屏障,维持免疫稳态;④ 遗传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微生物感知障碍可导致疾病,如炎症性肠病、1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
2023-05-16
朱书团队:IBD新型易感基因及其致病机制
① 通过对IBD相关基因精细定位,在其风险基因座上识别到一个与IBD密切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Carinh;② 临床大样本分析发现Carinh基因座上遗传突变位点rs2188962,从C突变为T会显著增加IBD风险;③ Carinh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分泌调控因子IL-18BP,阻断肠炎中IL-18促炎功能,抑制肠道炎症,在Carinh缺失的肠炎小鼠中回补IL-18BP可显著减轻肠炎;④ Carinh缺失会改变菌群特征,相比定殖野生型小鼠菌群,定殖Carinh缺失的菌群会导致更加严重的肠炎。
2023-04-13
朱书+江维Cell子刊:维生素B5缓解Th17细胞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机制
① 筛选来自肠道微生物或饮食的100多种化合物,发现维生素B5(VB5)可显著抑制Th17细胞分化;② 食物中缺乏VB5加重Th17细胞介导的小鼠T细胞转移性肠炎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补充VB5可缓解;③ 机制上,泛酸激酶(PANK)将VB5分解为辅酶A(CoA),CoA进而与丙酮酸激酶异构体2(PKM2)互作并阻碍其磷酸化和核转位,通过抑制糖酵解和STAT3磷酸化而抑制CD4+ T细胞向Th17细胞的分化;④ 溃疡性结肠炎和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中VB5水平较低。
2022-11-29
朱书+王育才Nature子刊:新型口服递送载体,防止抗生素“误伤”肠道菌群
① 基于葡萄糖转运体SGLT1在小肠特异性高表达的特点,设计糖基化修饰的阳离子纳米载体(PGNPs),PGNPs能有效穿过黏液层并通过葡萄糖-SGLT1结合介导的转运作用,实现在小鼠近端小肠的高效吸收;② 用PGNPs递送多种口服抗生素,能明显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增加血液浓度,增强对肺部和全身病菌感染的疗效;③ PGNPs还大幅减少了抗生素在肠道和粪便中的残留,大大减轻了对小肠和大肠菌群的不良影响,降低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的疾病风险(如代谢综合征和条件致病菌感染)和抗生素耐药基因在菌群中的积累。
2022-07-07
Cell:吴皓+朱书团队揭示相分离在肠肝NLRP6炎性小体活化中的作用
① 在体外和细胞内,dsRNA与NLRP6互作形成一种液体样凝聚相(又称“液液相分离”,LLPS);② NLRP6中的一个多聚赖氨酸区域(K350-354)介导了多价相互作用、LLPS形成和炎性体激活;③ NLRP6 LLPS促进了肝脏(病毒感染)和肠道(病毒感染和稳态)的炎性体活化,提示其在抗微生物免疫中发挥作用;④ 接头蛋白ASC促进dsRNA诱导的NLRP6相分离凝固化,从而促进炎性体活性;⑤ 脂磷壁酸也能诱导NLRP6的LLPS,解旋酶DHX15也能与NLRP6和dsRNA形成凝聚体。
2021-10-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朱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副院长;中组部创新人才计划(2017);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2018),基金委优青(2018),杰青(2023)获得者;MIT 35 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2019),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19),中源协和创新突破奖(2022)获得者。
研究方向为肠道微生物的免疫识别和免疫调控,以及微生物相关新疗法。发表文章60余篇,以通讯作者在Cell,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 Immunology, Cell Research, PNAS,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等杂志发表研究和综述论文。总引用7300余次,H index 35;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PCT专利3项,获批发明专利3项,3个项目已获得批件进入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阶段。
近年来的工作发现肠道先天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肠道病原微生物 (Cell, 2021; Science Advance, 2022; Nature, 2017; Science, 2015) ,共生微生物(Nature Immunol, 2019)和食物 (Cell, 2023);同时发现造成肠道微生态紊乱(Dysbiosis)的机制 (Cell Research, 2023; PNAS, 2020) 及开发Dysbiosis干预方法治疗感染和炎症 (Nature BME, 2022; Cell Reports, 2022)。
2006~2012: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博士
2002~200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士
2012~2017: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系,博士后
2017~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2006年 郭沫若奖学金
2011年 中科院院长优秀奖
2011年 强生亚洲优秀研究生论文奖
2012年中科院院长特别奖
2012年 吴瑞奖学金
2012年 中科院百篇优博论文
2014年 Helen-Hay Whitney-HHMI Fellowship
2017年 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2018年 MIT Technology Review 35 Innovators Under 35(MIT TR35 China)
2018年 求是青年学者
2018年 基金委优青